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梦令 欲将虎贲归依 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欲将虎贲归依 三 (第3/3页)

畴好杀降卒,崇祯四年(1631年)四月,令贺人龙等设酒宴犒劳降卒,趁机杀三百余人。费密说:“陕西总督某招抚数千人,某日遣降卒樵采,去其弓矢,发兵数千人围杀。降卒见状,纷纷拔木举石,奋起反抗,突围而出。从此以后,民军绝了投降之心。”

    然而,纵观明末农民起义,多见民军见迫佯降,围一旦解,即行反叛,张献忠屡降屡叛,正是一证,可见洪承畴看法也不失为错。

    明朝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崇祯四年(1631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

    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

    崇祯五年(1632年)春天,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1631年)至六年(1633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二十余万人,号称三十六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二十四营十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经渑池县突破黄河防线,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

    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

    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1631年八月,延绥巡抚死于任上,洪承畴代之为巡抚,十月授陕西三边总督。

    三年里在他的率领下,秦军一直几乎是追着高迎祥打。结果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崇祯七年(1634),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

    当时有人提议以洪为五省总督,崇祯认为洪的三边不可以轻易移动,于是改任陈奇瑜。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

    回思过往一切,陈奇瑜固然该死,然而这各地官兵闻贼至而逃,更是让他着火。

    作为三边总督,他当然明白好多卫所军已经糜烂不可用,但一城守军之首见贼丧胆呼喊奔逃,要倚仗一个秀才紧急间出手,这事情确实让他不舒服。于是在处理完公务后,单单留下了知县张明彦,试千户杨铁柱诉说陈雨事由。在听取了二人先后陈诉后,洪承畴不由轻赞道:“是个人才,这么说,他不单武勇过人,还医术如神?”

    张杨二人肯定地回答后,洪承畴挥手示意二人离去,自己沉思起来。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