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陈球的经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陈球的经历 (第3/3页)

郎、繁阳县令等职,为政清廉,颇有口碑。后受太尉杨秉举荐,任零陵太守,平定李研、朱盖等人的叛乱,功勋卓著。此后接连任魏郡太守、将作大匠、南阳太守、大理。

    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的母亲病故,太后忧思成病,也于六月初十日在南宫云台去世。宦官们对窦氏积怨很深,竟用一辆简陋的车装着太后的尸体放在城南一个宅院中,显然违背礼法。

    几天之后,曹节、王甫打算用贵人的礼节为太后发丧,皇帝没有同意。曹节等又想把太后葬于别处,不和桓帝合葬。对此,皇帝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诏令公卿议论。

    会上,由于许多人惧怕心狠手辣卑鄙无耻的曹节等宦官,踌躇了很久,都不愿意先说话。大理卿陈球理直气壮地说:“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

    ”宦官赵忠连讥带讽,威胁陈球,陈球却毫不畏惧。太尉李咸也表示支持。曹节、王甫则不顾皇帝在场,无视龙颜至尊,强词夺理,大叫“窦氏罪恶”,并且列举甚至编造事实,说了她一箩筐坏话。

    皇帝听后,尴尬不已,但是非常惧怕气焰嚣张、自恃有功的宦官们。

    李咸见状痛心疾首,再次上疏,认为“后尊号在身,亲尝称制,且援立圣明,光隆皇祚”,甚至说:“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太后为母!”

    此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许多大臣纷纷点赞,皇帝虽然懦弱无能,但有这么多大臣撑腰,他的胆子变壮了,他抬眼扫了扫哑口无言、垂头丧气的曹节等人,说了声:“准奏!”同意了“合葬宣陵”的主张。

    太后葬礼之争是外戚与宦官较量的尾声。这样的事情尚且拿到公卿会议上讨论,实在是令人感到皇帝窝囊。对于皇帝的昏聩无能,处处看宦官的脸色,陈球感到很悲哀。

    廷议中赵忠、曹节、王甫与公卿同堂对簿,又用带有讥讽和恐吓的语气相争,更加令他义愤填膺,对宦官们的骄横霸道非常反感。从这时开始,一直到皇帝死去的中平六年(189年),朝廷大权都在宦官势力垄断之中。

    177年(熹平六年),陈球升任司空,后更担任太尉。179年(光和二年),任永乐少府,与司徒刘郃、步兵校尉刘纳、卫尉阳球一同谋划诛杀宦官,但因密谋泄露而被诬陷下狱,不久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二岁。这是后话不提。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