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五代史演义二十条好汉 (第2/3页)
然充满肃杀之色。出众的胆识和智谋使周德威在五代成为一员猛将、一员名将。
10、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祖父葛阮,父亲葛遇贤,曾被授兵部尚书之职。葛从周少年时就很豁达,而且极有智谋,最初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逐渐升至军校。朱温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大败黄巢军队后,葛从周便和霍存、张归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温,此后就一直为朱温的霸业四处征讨,成为朱温的一员勇将、一员常胜的大将。葛从周是个百分之百的武将,从来不参与政治斗争,只知如何完成作战任务,建功立业。所以他深受朱温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亲名叫臬捩(音聂列)基,据说是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曾在李嗣源手下担任河东节度使,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在和刘寻对阵交战时,刘寻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对他也大加赞赏,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晋军和后梁军队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嗣源却中了梁军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军师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12、朱温:最初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自称后梁王。唐朝曾派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征讨朱温,朱李二人的军队交战无数,最后,后梁就是灭在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之手,父仇子报,朱温的儿子败在了李克用的儿子手下。
13、郭威:为后周王,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擅使一口青铜大刀。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十八岁的时候到潞州投奔节度使李继韬。郭威人长得身材魁梧,文武双全。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14、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荣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史弘肇参加了后梁的军队,由于他基础较好,武艺超群,被选入了禁军。后来又在石敬瑭的手下做了贴身的侍卫。此后,史弘肇为刘知远的帝业立下了不少功劳,在刘知远刚刚称帝时,代州(今山西代县)的王晖反叛,投降了契丹,史弘肇奉命征讨,一鼓作气拿下代州,不久被授任许州节度使,还当上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这样的亲军要职。史弘肇虽然自己少言寡语,但治军相当严厉,凡是他手下的将士,不管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