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下的忠诚——庄宗时代的名将 中 (第2/3页)
最终将梁军击溃。梁军的骑兵还有机会逃走,留下七万步兵像羊群拥挤着逃窜。有的士卒被逼急了爬上树,多得连树干都被压断了,幸存的拥到河边,不是被杀就是淹死,几乎全歼。
这次惨败对刘?的触动很大,以致影响了他日后与晋军作战的信心。这个人取胜一向依靠智谋,但他的智谋在晋军面前却一败再败,反而受制于人,这使他一蹶不振,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患了恐晋症”。从此他与西、南方向的敌军作战尚能有所施展,一旦面对北方,则还未交手气势就先矮一头。
920年5月初,强占同州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投靠晋。梁末帝大怒,7月中,派刘?讨伐。刘?一开始还很威风,但等3个月后晋军来支援,立刻大惊失色,不久打了这辈子最后一场仗,也是最后一场败仗。
刘?本来命不该绝,只因跟所讨伐的朱友谦是亲家,就在进入陕州时派人劝他投降,虽遭到拒绝,却因此耽误了一个多月。尹皓和段凝一向嫉妒刘?,便借机指责他故意拖延时间,等待朱友谦援兵到达。梁末帝开始还半信半疑,但等得知刘?打了败仗,一气之下也就不管有无根据了,匆匆将他召到洛阳,密旨河南尹逼他饮鸩而死,死时六十四岁。
庄宗李存勖一生有两次差点儿被梁军暗算,一次是被刘?,另一次是被谢彦章。谢彦章是常胜将军葛从周的养子,自小就受葛从周熏陶,对兵法黯熟于胸。成年后,又在朱温身边作骑将,练就了指挥骑兵的能力。梁军有不少将领善于指挥骑兵,但统帅力不过三千,只有谢彦章因为自幼研习兵法,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帅才。
918年2月7日,李存勖率军来到朝城。当日天气严寒,他看到河冰已经坚固,就指挥大军越河,攻下了对岸的杨刘城。
杨刘是晋军南下的跳板,控制了杨刘晋军就在黄河南岸取得了据点,因此梁末帝非常着急,4月初,派谢彦章领军数万收复杨刘。李存勖听说后亲自从魏州赶来督战。谢彦章见此情况,知道凭自己无法击败晋军,就一面加固营垒,一面决开黄河封锁杨刘。滔滔河水汹涌而过,退去后在两军之间的低洼处形成了一片泻湖。
如此僵持了半年,但随着夏季的来临,泻湖的水位逐渐低落,加上黄河适逢枯水期,谢彦章还是不得不准备迎接进攻了。
8月2日,李存勖见湖水只及膝盖,就亲率亲军为先锋,对梁军发动了进攻。谢彦章指挥大军在对岸列阵迎战,击退多次冲锋,终于迫使晋军撤退,进而乘胜追击。不料刚追到湖中心,李存勖却突然下令晋军掉头进攻,梁军大惊之下仓促应战,很快就被杀得向岸边逃窜。晋军趁势紧追不舍,梁军大败,死伤不计其数,湖水都染成了红色,谢彦章仅以身免。
过了两个月,李存勖在魏州集结了河北诸州10余万大军后,朔黄河而上驻扎在麻家渡,谢彦章与贺瑰就在濮州的行台村与其对垒,相持百余天。
前面已经说过,李存勖喜欢亲自在敌营周围活动,这回也不例外,而且四次面临危险都执意不改。李存审为此总是哭着阻挡他出营,他便趁李存审不在时偷偷溜出去。这次轮到谢彦章给他设伏了。当李存勖率领十余个骑兵驰上一座河堤时,五千精兵一哄而起,将李存勖围了数十圈。李存勖奋力突围,外面的几百骑兵也向内冲击,经过一番血战才好不容易逃脱。梁军一路追赶,直到遇见李存审的救兵才撤退。
谢彦章读的书多,因此喜欢结交儒士,在军中也常常穿着儒服,风度翩翩,但临敌之时又很有将帅的威严,指挥骑兵行动疾若风雨,骑兵都愿意听他调遣。就是晋军望见他的队伍,也不由得赞叹;“这一定是两京太傅的队伍。”当时有“贺瑰能将步兵,彦章能领骑兵。”的佳话。
这个“能将步兵”的贺瑰也比较有意思。此人本是朱瑾的部下,被朱温击败时登上一个土坡高呼;“我是郓州都将贺瑰,愿降,不要杀我!”于是朱温斩了其他人,唯独把他留了下来。这个人带兵还算有些能力,在胡柳坡之战的最初,尚可与晋军战成平手,后来骑兵都逃走了,他还率领步兵一直坚持,如果不是晋军中有几位大将力主一鼓作气,凭着他的坚韧,完全可以将结局改写成平手。
但此人好嫉妒,不高兴谢彦章与自己齐名,就怎麽看他都不顺眼。一次与谢彦章一起外出考察,贺瑰指着一块地说;“此地周围临山,中央却很平坦,是个扎营的好地方。”不久晋军驻扎了进去,贺瑰便怀疑是谢彦章暗通晋军。而且贺瑰主张速战,常劝谢彦章说:“主上将军队交给我们,是以社稷相托。如今强寇进逼国门,避而不战怎麽可以呢!”谢彦章却回答;“强寇势大,利在速战。如今我们深沟高垒,扼守津要,他们岂敢深入!如果轻率出战,万一有失会坏了大事的。”这就更加深了贺瑰的猜忌。结果私怨引发公怨,就在12月初以谋叛的罪名,与人合谋杀掉了谢彦章和另两位骑兵长官。可惜堂堂一位梁国第二代名将,就这麽草草的被自己人除掉了。
李嗣昭是李克用之弟李克柔的养子,本姓韩,书上说他身材不高大,却精悍又有胆略,气质超群。但个人认为此人作战水平不算高,只是自897年少年初阵一举击退陕军,解河中之围开始,先后击败丁会、攻占潞州、支援邢州、进攻?州、云州平叛、迫降丁会、击败刘?,也算取得了赫赫战功。之所以将他列入名将,除了战功尚属可堪外,更是考虑其坚毅和赤诚。
坚毅是信念与勇气的结合,面对危险临危不惧,是取得胜利的必须条件。
898年10月,李嗣昭和周德威率步骑两万出青山口进攻邢、?两州,24日,在进攻邢州时被葛从周击败。当撤回青山口时,葛从周已经封锁了那里。步兵见此情形不战自溃。正当李嗣昭拼命制止时,李嗣源领着号称“横冲都”的五百骑兵赶到了。李嗣源一看这种情况,就对他说;“步兵溃散了,如果我们这样落荒而逃,未免太狼狈。看我为公决一死战,就是战死,也比成为阶下囚强。”李嗣昭正一筹莫展,连忙说;“好,我作卿的助手。”李嗣源就指挥部下下马解鞍,操起武器在旁边的高坡列阵。就在梁军不知他要干什麽的时候,只听李嗣源一声高呼;“我王命我降服葛司徒,不干其他人的事!”随即率五百横冲都如猛虎般扑向梁阵。李嗣昭趁势挥军跟进,合力将梁军击退。
901年3月23日,朱温兵出六路大举攻晋,1个月后主力的氏叔琮军势如破竹到达洞涡驿,4天后葛从周别将率领的兖、郓军也会同成德军赶到,一时间晋阳周围汴军云集。李克用尚且急得寝食不安,李嗣昭却与李嗣源在城墙上凿暗门,坚持每晚外出偷袭,顽强的削弱汴军斗志。一个月后汴军撤退,他又与周德威率精骑五千追击,杀死许多汴兵,缴获的装备辎重以万计。
过了一年,李嗣昭率军进攻晋、绛两州,3月30日被氏叔琮夜袭攻破营垒,斩首万余人,其后氏叔琮又先后击败周德威和李存信,于4月25日再次包围晋阳。当时晋军全被打散,晋阳陷入孤立,面对氏叔琮的猛攻,李克用情急之下竟召集众将想要退守云州。会上李存信说了一通大道理来支持撤退。李嗣昭虽说不上多少道理,仍劝阻说;“王不要这样想,儿等尚在,必定能守住。”见两人僵持不下,李克用只好回房去问自家夫人,结果在刘夫人陈述利害之下,李克用终于采纳了李嗣昭的意见。就这样,李嗣昭再次展开夜袭,坚持疲惫汴军。而汴军在围攻了6天后也因晋军重新集结加之疾病流行撤军。
在此要提提氏叔琮。此人是骑兵伍长出身,因作战勇猛在军校中首屈一指被提拔为将领。李嗣昭进攻晋州时,他派出二名貌似沙陀人的勇士混入晋军,各擒一人归去,李嗣昭发现后怀疑有伏兵,就退到了蒲县。之后汴军数万援军赶到,正要休整,他却说;“如果这样贼军肯定会逃走,逃走了还有什麽功劳!”于是趁夜偷袭晋军营垒,获得大胜。随后他再次包围晋阳,惊得李克用好几年不再敢挑战朱温。到了撤退时,他吸取上次的教训,在石会关的山冈上留下几匹马和几杆旌旗,使李嗣昭和周德威怀疑有伏兵而放弃追击。这个人除了会打仗,也懂得养士爱民,这点倒是与李嗣昭相似,在五代属于比较难得的品质。可惜后来受朱温密旨参与轼杀了唐昭宗,继而被灭口。
言归正传,到了919年1月的胡柳坡之战,在李存勖犹豫之际提出必须一鼓作气才能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