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作品相关 试论五代前期幽州的军事与战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试论五代前期幽州的军事与战争 (第2/3页)

阻截梁军北上,切断燕、梁联系。周德威将幽州城围而不打,攻占其周边州县,刘守光城内无援,不得不俯首就擒。

    第六,刘守光妄图向后梁或契丹求救,均告失败。后梁与晋有世仇,欲解幽州之围,但内部叛乱造成自顾不暇;而契丹因刘守光反复无常,坐山观虎斗,未出手相救。

    三、契丹崛起及幽州之战

    晋灭燕的同时,后梁朝廷内叛乱迭起。913年(乾化三年)均王朱友贞将弑君的朱友?杀死,夺取帝位,即梁末帝。晋王占领河北幽燕地区以后,似乎在北方只有梁、晋两大军事集团争霸,但实际上东北的契丹族正虎视眈眈的坐观中原态势,准备南下进攻。早在刘仁恭父子统治时期,除许多百姓纷纷向契丹境内逃亡外,大批在幽州地区不得志的汉族谋士也投奔到耶律阿保机麾下,为契丹出谋划策攻城略地。随着经济军事力量的增长,日益强大的阿保机于916年(后梁贞明二年)建国,自号天皇王,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平定了内部的叛乱以后,阿保机将眼光投到垂涎已久的中原地区,静观其变。此时,阿保机已不满足于仅仅是掠夺人口、物资,更多的是占有土地,而幽州成为首要的攻占目标。

    晋王在灭燕后,便将重心转移到同黄河流域的后梁作战上,幽州军事由社稷重臣周德威负责。周德威在出任卢龙节度使后,其主要职责是配合晋王南下作战,监视幽州归降军队,巩固北部边防。为了确保对幽州地区的控制,周德威对幽州有威望的降将痛下杀手,“(德威又)忌幽州旧将有名者,往往杀之”[14],这大大削弱了幽州军队的整体作战实力。另外周德威注意力都在南下与后梁的争夺战上,忽略了对东北契丹的遏制。契丹若要南下必须经过幽州东北的渝关,“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下有渝水通海。自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15],此为中原防范东北的第一道关口,但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后,“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16]周德威的轻敌为契丹打开了南下的门户,这不但给当时晋与梁的争霸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更为以后的中原政权埋下了长期战争的巨大隐患。

    阿保机建国之初,见李存?在北方幽州、云州一带防务力量比较空虚,遂亲率30万大军进攻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契丹军队挖地道,昼夜急攻。蔚州城内兵少又无援军,契丹人攻入城内,俘虏了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及其子4人,随后又攻下新州、武州、妫州、儒州等地,接着阿保机欲乘势攻打云州。云州在蔚州西面,北控阴山及大漠,南扼太原,东连易州,西面以黄河为界,是秦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另一重要通道。晋大同节度使李存璋顽强抵抗契丹的进攻。李存?深怕云州失守,危及河东的安全,亲自率兵前来救援。阿保机得知晋王已达代州,急忙撤军,李存?也回师太原。

    917年(后梁贞明三年,契丹神册二年),李存?在黄河附近的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与后梁大将刘?对峙,命威塞军防御使(治新州,今河北涿鹿)李存矩在山北各少数民族募兵买马,并及时送到前线。李存矩带着裨将卢文进一道押送500士兵南下。走至岐沟关,士兵不愿前行,众人商量道:“我辈边人,弃父母妻子,为他血战,千里送死,固不能也。”[17]众人响应,夜间杀死李存矩,并拥戴卢文进为将军,欲据守新州自立。卢文进带领乱兵攻打新州、武州,未攻下。李存?急命周德威领军追讨,卢文进趁机北逃投降契丹,被阿保机授予幽州兵马留后。

    作者:al_shin2007-3-2113:47回复此发言

    --------------------------------------------------------------------------------

    4

    三月,卢文进引契丹兵再攻新州,晋新州刺史安金全弃城逃走。卢文进以部将刘殷为新州刺史,李存?命幽州节度使周德威领兵3万攻打新州。周德威于城东安营扎寨,经过10天奋战,仍未能攻入城内。阿保机在卢文进的引领下,亲率30万大军南下进攻。周德威势单力薄,败退幽州据守。

    阿保机乘胜追击,将幽州城团团围住。契丹号称有百万大军,幽州以北山谷之间,到处是契丹军队的毡车毳幕。卢文进带领汉人教授契丹军队制造飞梯、冲车等攻城器械。契丹军队挖地道,筑土山,分别从地上地下四面围攻幽州城。晋军随机应变,在地道中燃烧柴草阻止契丹军队的进入,另外在城内将烧熔的铜液泼洒攻城的契丹士兵。每天契丹士兵死亡数以千计,但是阿保机仍命军队强攻,毫无退却之意。幽州城内形势危急,周德威急命使者向李存?求救。而此时晋王正与后梁军队相持在黄河上,“欲分兵则兵少,欲勿救恐失之”[18]。于是晋王与诸将商议,众人皆劝晋王放弃幽州,但惟有李嗣源、李存审、阎宝三人劝谏出兵援救。李嗣源请命,“周德威社稷之臣,今幽州朝夕不保,恐变生于中,何暇待虏之衰!臣请身为前锋以赴之”[19]。李存审和阎宝认为契丹军队缺少后勤供给,难以维持长久,待粮草尽无,与周德威里外夹击,给与重创。晋王采纳了三人的建议。

    四月,晋王令李嗣源领兵先进驻涞水,阎宝率镇、定之兵紧随其后。李嗣源、阎宝兵力有限,难以取胜,晋王又命横海节度使李存审率兵前往增援。八月,晋军三将会师于易州,共有步骑兵7万人。此时,幽州城已被围困二百多天,形势紧迫。考虑到敌众我寡,而且契丹骑兵骁勇善战,善于平原作战,晋军步兵利于山险作战的特点,三人商议确定“自山中潜行趣幽州,与城中合势,若中道遇虏,则据险拒之”[20]的作战计划。十七日,李嗣源率兵出易州北行,二十三日翻越大房岭(今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西),沿山涧向东挺进。李嗣源与其养子李从珂率3000精兵为先锋,在距幽州60里处与契丹军相遇。契丹兵大惊,双方展开激战。当时契丹兵在山上,而晋军在山涧下,每到山谷口,契丹军奋力阻击,嗣源父子拼死冲杀,才得以冲出山口。晋军刚至山口,契丹1万多骑兵突然横列阵前。李嗣源率百余名骑兵策马扬鞭冲锋在前,怒斥道:“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21]三破敌阵,杀死契丹酋长1名。此时,晋军大部队赶到,契丹被迫退兵。晋军继续向幽州进发,李存审命步兵每人伐木做成形似鹿角的木叉,宿卫时将叉柄埋在地下,叉头露在地上,以结寨自卫。契丹军环寨而过,晋军从寨**出强弩,契丹士兵马匹死伤无数。在距离幽州不远处,李存审命步兵埋伏在契丹阵后,并遣部分羸弱士兵燃烧柴草,霎时烟尘满天,契丹骑兵很难发挥作用,且不明晋军兵力。晋军鼓噪合进,李存审又命伏兵自契丹阵后发起攻势,契丹军腹背受敌大败,仓皇从幽州以北山路逃去。契丹军丢车弃帐,铠甲、兵器、羊马散遍于野外。晋兵追击,斩杀数万契丹军士。二十四日,李嗣源进入幽州城与周德威会合,周德威执手而泣,幽州之围遂解。

    幽州之战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契丹一次出动30万大军,而晋方只有以步兵为主的10万人,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但最后晋军却斩杀契丹军数万,大获全胜。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晋军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案,扬长避短,巧妙避开契丹军善于骑兵作战的优势,充分发挥步兵特长;第二,周德威虽在新州战败,退回到幽州城坚守,利用幽州城池的坚固昼夜防御,被围困长达二百多天,拖住契丹军,待援军到来之时,里外夹攻,终保幽州不失,显示出周德威高超的军事才能。

    另外,幽州之战的胜利还说明一点,尽管中原梁、晋政权实力不强,而且还互相攻伐;但此时契丹也属初兴,其虽有南下幽燕之心,然尚无入主幽燕之力。因此,只要中原王朝还有能力控制幽、云地带,就足以抵御契丹的南下进攻。

    作者:al_shin2007-3-2113:47回复此发言

    --------------------------------------------------------------------------------

    5

    四、后唐经略幽州及幽云十六州的割让

    919年(后梁贞明五年)正月,晋王李存?遣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权知幽州军府事。三月,晋王自领卢龙节度使,派中门使李绍宏提举府事,进而代替李嗣昭。晋王亲领幽州,足见其对这一区域的重视,但他的军事重心仍然是攻灭后梁。北方边陲缺少得力大将管理,契丹虽在幽州之战大败,但是阿保机仍然时常侵袭幽州地区,大肆抢掠。921年(后梁龙德元年,契丹神册六年)十二月,阿保机再次进攻幽州城,不克,而后长驱南下攻陷涿州,俘获刺史李嗣弼,再攻定州。晋王李存?得知定州危急,亲领五千精兵救援。同时命令神武都指挥使王思同在狼山(今河北易县西南)屯军防御契丹的南进。922年正月,李存?军队抵达新城南(今河北新城东南),此时,契丹前锋3千骑从新乐(今河北新乐东北)渡沙河南行,临近镇州边界。晋王采取李嗣昭、郭崇韬的主张,即坚决打击契丹前锋以迫使其全军撤退。晋王帅5千骑兵迎击,契丹惊恐退却,至沙河桥时契丹士兵溺死不少。当晚,晋王屯军新乐,阿保机率军退至望都。正月十七日,双方在望都发生激战,晋王李存?被围,晋将李嗣昭帅3百骑兵突出重围,打退敌人救出李存?。晋王乘胜追击,契丹军大败。时值天寒地冻,路面积雪达数尺,契丹兵马冻饿交困,死伤无数。晋王追到幽州,代州刺史李嗣肱又收复了山北的妫州、儒州、武州等地。定州之战晋王李存?亲自带兵作战,打击了契丹的嚣张气焰,并保卫了幽州及其以南地区。

    923年,李存?灭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定州之战让他意识到防范日益强大的契丹已经是迫在眉睫。同年三月,以横海军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为幽州节度使。次年三月,又以幽州节度行军司马李存贤依前检校太保,为幽州节度使。925年(同光三年)正月,李存贤在幽州任上病故。二月,庄宗李存?以沧州节度使李绍斌为幽州节度使,依前检校太保。李绍斌即赵德钧,原是幽州人,曾为沧州刘守文军下一员,待刘守光政变,又投到燕国;李存?灭亡燕国以后,他又归降于晋,受到赏识,被赐名李绍斌,官至沧州节度使。从周德威到李存贤,这十余年间,幽州地区的军权都是掌握在河东大将手里,而赵德钧的到任,使得幽州节镇的军政大权又重新被本地将军所把持,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幽州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契丹人在望都战败后,对幽州地区仍不断发动规模不等的进犯,相关情况如下表:

    922年至928年契丹袭扰幽州一览表:

    922年(后梁龙德二年契丹天赞元年)

    二月,契丹攻略幽、蓟。

    十一月,契丹皇子尧骨为天下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