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富民方案 (第2/3页)
间府邻近的府县多是地多人少,要想把大片的土地都治理起来也不现实,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就算将来人口再发展,也不可能达到京城那种繁华的程度。
而且,人口真的发展太多,这些人口从哪里来?这边的人口多了,势必别处的人口就会减少,若是为了发展这边而让别处衰败也就违背了皇上的初衷,所以安宜阳的意思还是尽量将那些难民离开最多的地方也治理起来,毕竟那些地方再穷还穷得过从前的余奚几县?
何况那里的人口也没多到无处安置,完全没必要为了把奚间府发展起来,而将别处变成荒城。
而那些百姓之所以宁愿背井离乡也要到奚间府来,除了是慕平王世子之名,更大的原因则是在本地过不下去了。不然就算奚间府的发展势头再好,也没多少人愿离开住惯了的家乡。
所以,安宜阳的意见还是要让百姓能够在原地安居乐业。
而这个安居乐业的前提自然是要让百姓的生活都富足起来,相对来说,虽然那些百姓逃离最多的地方比奚间府富足一些,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发展不起来,倒也不能说就是当地官员无能,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目光有局限性,无法像田喜乐想的那么多、脑子也有那么多比较先进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交通太落后了,除了马车就是走路,而且就那能颠死人的路,从平安镇到京城,再从京城到余奚,只这两次长途跋涉就已经让田喜乐后怕了,所以田喜乐给安宜阳出的主意还是:要想富,先修路!
甚至在提出这个主意的同时,还给安宜阳画了好大一个饼,路修好了,各处来往也就紧密了,不但能把当地的东西运到别处,从别处再运来的东西也没那么费劲,只要宣传的好了,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有钱有闲的时候到别处走走。
比如一处被炒起来的温泉,几处被夸大的名山……只要运作好了都能赚钱,赚的还是外地人的钱。
所以,穷不怕,就怕没有自己的特色,安宜阳在给皇上写的奏折上着重将这些分析了一遍,只要皇上能够看懂他的意思,还怕奚间府周边发展不起来?
要说起来,本朝也算是国富民强了,只除了那么几处最穷的地方一直停滞不前,皇上若不是实在没办法了也不会把奚间府就这么送人了。
而且,安宜阳也明白,奚间府虽然看似太平,但因与临国离的太近,一直都是摩擦不断,只是因为前几年赶上临国连续两年天灾,才给了奚间府一些喘息机会,如今终于从天灾中缓了过来,临国最近又有些不安分,若不快些把奚间府及周边强大起来,很可能临国又要蠢蠢欲动了,毕竟一个人口稀少的边境和一个繁华强大的边境,临国也会知道哪个更容易下手。
只要奚间府及周边强大了,临国最终也会因忌惮而打消不该有的念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