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逮捕我吧(3更1) (第2/3页)
意思莫非是那幅字被皇甫华章买走了?”
汤燕声放下茶杯:“不是买,是我送给他。”她说着幽幽抬眸:“这世上还有机会心动,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更何况是皇甫这样心如古井度年的人。”
时年便笑了:“可惜先生没对我说起,那幅字也不是送给我的。”
“可是他买那幅字却也都是因你一念而起。”汤燕声轻轻笑笑:“若没有你,他看都不会看那幅字一眼。他与那幅字的缘,都是应在你身上。”
时年垂眸看茶叶在水中伸展腰身:“大姐对先生颇有回护之意。”
汤燕声倒也淡然:“同生共死过的人,自然会有这样的情分。就像战场上同一个战壕幸存下来的战友。”
时年歪头看回那面墙:“倒是想起一件事。原本没曾联系在一起过,现在忽然灵犀一动。”
“哦?”汤燕声静待下文。
时年浅浅而笑:“这次孟初雁的案子,我也去新加坡采访。见到过一串风铃,紫铜的,想起外祖教过那叫铁马,若是在佛教里更有深奥的寓意。于是方才这一刻也不知怎的,就想起那个著名的典故,问风动、幡动,还是心动。实则无论风与幡,高僧听见的都只是檐角下的铜铃在动罢了。”
古时檐下风铃,首先是为了测风。风若起,尚未入人耳,风铃却会先作声,用以提醒。所以无论是风动还是幡动,用以判断的工具都只是檐下风铃罢了。
时年恬淡垂眸:“所以可以说,是铃动为缘起,心动为缘应。”
大声是这样的人,她便尝试用这样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声是红尘中的隐者,若是汤燕卿真用审讯犯人的方式来谈,那只会叫大声更紧关上心门。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每条路却都不同的。
汤燕声便也听懂了:“你也是想说,那风铃是一定与我有关系,而且你说得比燕卿还要有理,还要笃定。”
时年没否认,倒是促狭而笑:“其实我比他说得还延展——我说了,铃动是缘起,心动为缘应;虽然风铃和那幅字曾经都是属于大姐的,但是现在已经都不在大姐这里。风铃成了犯罪现场的信号,出现在香港和新加坡;那幅字却被先生带走了……”
汤燕
ang声眯起眼来:“所以,你想说什么?”
时年也是黯然,努力一笑:“万事有缘,所以我想这件事冥冥之中早有定数,所以最后不是应在大姐这里,反而是应在了先生那处。”
每个人的心灵感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就像小声和汤燕卿都将风铃和偷运孩子们的事情直接想到了大声这里,可是她却不是,她是直接想到了皇甫华章。
风铃和偷运孩子就算大声都做过,但是凭皇甫华章与大声的生死之交,他也完全可以参与其中,或者以资利用。
风铃的事倒还罢了,总归孟初雁是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