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交之道 (第2/3页)
杨戬虽然人在凡间,但仍旧是玉帝亲封的显圣真君;杨戬日日出去打猎,为三界降妖伏魔,尽管未得天庭封赏,但却毫不影响杨戬在三界名声大作。谁不知道二郎真君日日出猎、不求回报、为民除害?哪个妖孽听到杨戬的名号不闻丧胆?名声,杨戬其实已在无形中得到了。至于封赏,那是玉帝赏罚分不分明的事。是玉帝的私人作风问题。天庭不赏,杨戬照样名声在外、人人敬畏。可是你,却毫不考虑杨戬和玉帝的血海深仇,毫不考虑杨戬的内心感受,一味逼他去追求玉帝赏的那些虚浮东西,这才是你最大的错误。”听心句句清晰地说,从言谈到神情都颇一股深度解析之味。
“未能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逼他上天做官,的确是我最大的错误。”寸心低声言,脸上满是愧疚。
“下面我再说说我为什么理解三叔攀权附势,为什么说攀权附势是社交之道。寸心,或许在你在眼里,三叔这个西海龙王做得很轻松。但据我帮父王打理东海事务的经验来看,身为龙王,要守护如此广阔的海域,真的很不容易。远的不论,就说通天河里的老龟,他只掌管一条河水,却因为本事不济,硬是被鲤鱼精逐出家门,流落在外,直到孙悟空保唐生西行至此,才帮他收服鲤里精,夺回家园。如果那老龟有杨戬的本事,如果那老龟在天庭地位显赫,或认识地位显赫的神仙,我相信,他都不至于流落在外多年,就任鲤鱼精霸占自己的家园。要守住一条河尚且不易,更别说三叔要守住整个西海了。每日处理内部大事小情,对抗外来水妖侵略,在官场上见机行事,还要与自修成器的半妖半仙周旋。这一切的一切你都不知道,因为这一切的一切你都没操心过。说你不当家不知紫米贵,也不为过。”听心说到这,似乎深有感触,秀眉不经意地皱成一线。
从没想过父亲要应付这么多事,听罢听心这番话,一缕同情和惭愧陡然自寸心胸内浮生,害寸心脸色黯淡地低下头,小声反驳道:“我的确忽略了父王许多辛苦,但我不与杨戬破镜重圆,西海有难,杨戬也不会坐视不理。”
“杨戬管,和三叔想得杨戬这么一个乘龙快婿是两码事。现在杨戬跟西海本质上是没关系的,管西海的事,那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出于一个‘义’字。你也好,西海也好,都是要领杨戬恩情的;但反过来,如果杨戬是西海的驸马,那管西海的事就是分内之事。你们无需当人情记着,而一般妖孽或仙官也不敢为难西海。”听心沉着地反驳。
“你的意思是,不遵循社交之道,不攀权附势,就不能很好地守住自己的地位和家园?就不能提升社会地位?那杨戬一直不爱权势,当初还不是冲天庭厉喝‘谁敢动我妹妹他就死定了’。而天庭也确实没敢动杨婵。没有权势,杨戬不照样保护了家人;如今,杨戬更是成为司法天神,位高权重,成为三界的英雄?由此可见,追不追权势,跟能否保护家园、能否提升社会地位毫无关系。”突然找到最好的论据,寸心的底气又充足起来。
“且不论杨戬自身本领出众,跟西海的情况完全不同,单说杨戬现在,我不管他承不承认,在我眼里,他都已经在遵循攀权附势的社交之道。接受司法天神、对天奴溜须拍马、对玉帝阳奉阴违就是最好的证据。常言道:‘想施粥,你先得有足够的米粮才行’。杨戬明白了这个道理,懂得了想为众生更好地谋福,就必须拥有一定权势。但,杨戬也并非为保权势一味卑躬,天奴偷盗凡间婴儿,被杨戬抓住把柄就地正法。由此可见,攀权附势只要不盲目、有原则,攀权附势就不可耻。另外,杨戬对孙悟空说的话也鉴证了他在遵循社交之道。杨戬对孙悟空说:‘哪吒曾言,像大圣这样的人,做敌人太可惜了,有机会一定要做兄弟’。对于哪吒这话,杨戬向孙悟空表态十分赞成。为什么孙悟空做敌人就可惜?难道真的仅仅因为孙悟空性格坦率、良心不坏吗?我看不是。杨戬和哪吒看中孙悟空坦率、良正不假,但他们想结交孙悟空这样的实力派也是真的。孙悟空实力强横,做敌人是块难啃的骨头,做兄弟则是一分强大的势力。”冷笑一下,听心娓娓摆出道理。
似乎渐渐接受听心的理论,寸心沉默不言,少顷略带失望地看着听心,口中稍含责怪之味:“听心姐姐,我真没想到你是这么看待杨戬的。”
“我这么说,不是鄙视杨戬,而是希望你明白,社交之道,攀权附势、结交精强,并不是错,反倒是大部分人都在遵循的法则。我希望你能理解、体谅三叔追名逐利的行为。”怕寸心误会,听心急语解释。
“我承认你说的话有些道理,但我个人怎么看都感觉,这个‘社交之道’,有点借光仗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嫌。”辩不过听心,寸心悻悻讽刺一句,但语气并不严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哈!你说的没错,这就是世俗,任谁再怎么清高也逃脱不掉!”好像被寸心的话呛到肺管,沉静的听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听心姐姐,你……”意外听心为自己并不严厉的讽刺突然激动,寸心不由茫然,望着听心,语中充满不解。
“我没事。我只是不服这种世道,但又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