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北区 (第2/3页)
各种各样的劳动,因此经历是十分地坎坷。他在历山辛苦耕耘种植过,在雷泽勤劳的打过鱼,在黄河之滨用心的制作过陶器,在寿山认真制作家用工具,还无奈地到负夏做过小本生意。为艰难的生计,他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风雨奔波。这样不计辛劳地在外面干活挣钱,真不知“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
命运如此悲惨的苦孩子,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据说名气就很大,有可能是闯荡江湖得来的。史学家说他是“以孝行而闻名天下”。因为他能以德报怨,不去计较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反而坚守孝道,故得到“全国人民”的称扬。这样又过去十年,尧试探着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时,四岳就推荐舜出来。这个出身寒微,从小干过苦力,当过小商人,受尽家人迫害,又得不到家庭温暖的舜,是怎么跟四岳扯上关系的。很令人纳闷!
既然舜出身如此低下,尧有必要将女儿嫁给舜吗?而且还是两个女儿同时嫁给他!舜是走桃花运了,飞来的艳福。史学家们解释说,这是尧为了考察舜的品行和能力。说这话的古学者们,真不怕被人打嘴巴。要是有个很孝顺的农村孩子,家庭出身跟舜一样,你会把自己的权力和财产全部交给他,并拿自己两个女儿的一生幸福做赌注,去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吗?“考察”两个字,怕是另有目的;舜的出身,只怕未必寒微。
我们继续往下说,这舜不但使两个妻子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原来是位大智若愚的圣人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即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我的天哪,舜也真是太伟大了!怪不得他的父母弟弟要合伙“杀死”他呢!
据说,只要是他正在劳作的地方,哪里便会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在制作陶器的时候,就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工作,力求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出现,达到我们现在所说的“零缺点”。还说他到达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他到哪里。
因此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和琴,赐予他牛羊,还为他修筑仓房。出现这样一位可怕的圣人,直接威胁到尧的儿子的统治地位,他还会高兴地给予他赏赐,尧的风尚果然“空前绝后”。
舜得到这些赏赐后,瞎子老爹瞽叟和弟弟象很是眼热,他们竟然想杀掉舜,霸占尧帝赏赐的这些财物。瞎子看不到钱财,有儿子在面前孝敬你吃,孝敬你穿还有什么不好,反要杀他自绝生路?除非象是傻瓜,尧帝亲赐据说关于舜死后,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前去奔葬,最后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