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官场 (第2/3页)
这是孙叁少的计划。
根据孙叁少对历史的记忆,明年度宗将驾崩,届时贾似道会扶持度宗的长子赵隰继位,后年蒙古大军就将全面入侵。
所以,可供准备的时间不到两年,在这段时间里,孙叁少和周伍郎要完成几个重要工作。
第一步是引荐周伍郎进入朝廷,让他手握兵权。
第二步则扶持一个新王对抗贾似道和赵隰。
第三步要逐步铲除贾似道在朝廷内的党羽。
最后的第四步当然还得储备足够的力量抵抗住蒙古人的攻击。
简单来说,对内要抢班夺权,对外要抵御强敌。
这么多事,这点时间还真不够用。
比起蒙古人遥远的进攻,目前最急的无疑就是先搞定朝廷内部,将周伍郎安插进官员系统。
说起南宋的官员体制,还着实有点奇怪。
南宋不同于历代历朝,为了文武分权,宋朝设立“中书”和“枢密院”机构,以“中书”掌管政事,“枢密院”掌管军事,号称二院。
其中,“中书”下设“三省六部”,“三省”即“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
“门下省”主管皇帝宝玺、大朝会设位版、赞拜、拜表、宣黄、外官和流外官考课、年满斋郎转补以及各司附奏署名等事。
“中书省”主管郊祀、皇帝册文、州县官考课、斋郎等年满复奏、文官改赐章服、僧道给赐紫衣师号、举人出身及寺观名额等事。
相比“门下省”和“中书省”这两个有名无实的虚职机构,“尚书省”就是名副其实的实权部门。
“尚书省”总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和司封、司勋、考功、度支等二十四司,并主管议定官员谥号、祠祭、受誓戒、在京文武官封赠、注甲发付选人、二十四司人吏迁补等事。
由“尚书省”管辖的六部,即为大宋实际的行政部门。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掌管全国户籍、土地、钱谷的政令以及贡赋、征役等事,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和民政部。
礼部掌管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科举之政令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教育部和外交部。
兵部掌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掌管法律刑律,并审复大理寺所定大辟案件,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全国城郭、宫室、舟车、器械、钱币、河渠等政令,相当于现在的工业部、水利部和商务部。
孙叁少所居户部尚书,官居正三品,地位不可谓不高,由他掌管全国财政大权,倒也与他的背景特点吻合。
说完了“中书”,再说“枢密院”。
枢密院,简称“枢府”,乃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
比起“中书”的复杂机构,“枢密院”就简单了不少,宋朝重文轻武,对武人跋扈的防备不遗余力。
故而“枢密院”名为最高军事机构,其实仍只有虚名,受制于宰相之下。
原设有的十二房,在北宋灭亡之后,也渐渐撤去,在贾似道兼任枢密使之后,整个“枢密院”的功能也基本名存实亡。
孙叁少想要让周伍郎担任的正是枢密院的枢密副使,从官职角度来说,这至少也是三品的大官,如果能坐上整个位置,日后行事可就方便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