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屡试不爽 (第2/3页)
转制第一年,全行运行总体平稳,但第一季度各项指标的增幅不甚显著。
齐明远在第一季度末的一次董事会上宣布,全面提高职工揽储基数,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存贷规模,又可以在不增加绩效提成支出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全行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齐明远看来,要提高银行的各项运行指标,这种方式简单实用,成效显著,而且屡试不爽。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早在齐明远的计划当中。即便合作银行的各项指标再耀眼,他早晚也会这么做。
几年前,当何克明建议齐明远采用这种激励机制时,他曾想一步到位,一次性将揽储任务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上,但经过反复斟酌,他觉得标准太高可能吓退员工,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其反让他们破罐子破摔,于是决定采用这种步步为营的策略。
提高揽储基数是一项管理措施,只需经董事会讨论通过即可,没有监事会什么事。
在董事会上讨论时,一名来自银行内部一线岗位的董事会成员,对这一政策提出异议,他认为一线职工本来就很辛苦,现有的揽储任务已经把大多数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码,压力将会更大。但是,董事会采用简单多数的议事规则,投票时这项政策以五比二顺利获得通过。
尽管成立合作银行后,又普调了一次工资,但无论怎么调整,最终的结果都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幅度,要远高于普通员工的增幅,他们不仅旱涝保收,而且即使业绩一塌糊涂,收入仍能稳定增长。
这两三年,依靠在财政局任职的同学任旭东的帮助,武小梅的收入和她的业绩一样稳定,始终保持在全联社的中上等水平,每个月算上基本工资和绩效提成,有一万来块钱的收入,这让她很满足。田秀英的收入要稍高于小梅,凭借她广泛的人脉,业绩一直很稳定。
但在合作银行元年,由于揽储基数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如果她们原地踏步,在基本指标提升的蚕食下,业绩将下降一大块,绩效提成也将下降不少,收入肯定会明显减少。
小梅不甘收入下降,她约请任旭东,让他想办法帮她增加存款,任旭东说自己只是个小科长,已经尽力而为了。
回家后武小梅搜肠刮肚,她翻出从闺蜜那里弄来的初高中同学通讯录,在高中同学中,有能力又肯帮忙的,除了任旭东就没有第二个人了。
初中同学之间,相隔年代更加久远,小梅没报什么希望,她漫不经心地翻着,看见有些名字,她已经想不起对方的模样。在最后一页(通讯录按姓氏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她看见一个名字:钟华山;工作单位:区民政局优抚科。
她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因为初二初三年级,与她同桌近两年的那个男生,名字就叫钟华山。
初中毕业后,除非还在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否则初中同学之间联系的就非常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