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价值千金 (第3/3页)
入,东兴市和东升区两级政府,特许村里自行开采,但有一个硬性前提,就是必须在环保和安全方面达到行业规定的标准。
不要说环境安全达标需要一大笔投资,就算允许他们初放式的简易开采,村里也拿不出钱购买机器设备,申请银行贷款,又没有抵押物。这种端着金碗讨饭的尴尬,让村委会决定对外招租。
由于这种稀有金属具有非常火爆的国际国内市场,而且利润丰厚,消息发出后,有二十多家外地企业蜂拥而至,他们如获至宝,都以为碰到了多年不遇的好项目。
然而,这些财大气粗的外地企业到“槐树桩”村转了一圈后,无一不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回。让他们铩羽而归的拦路虎不是别的,正是环保和安全手续的申请与审批,因为村委会的招标公告说得明确----环保安全不达标村委会有权随时收回开采权!
仅这一条,就让外地来的投资人不寒而栗。环保和安全理所当然应该重视,但达标与否,缺少清晰的界定。哪天“槐树桩”村委会看着企业挣钱而眼馋了,很容易在这两方面找茬,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将外地企业赶走。
外地企业望而却步,村委会这帮人才意识到,他们的香饵,钓不来金龟婿。
这时,有人建议村委会和本村做企业的老板们接触,动员他们回村投资。“槐树桩”村有几个做企业的老板,周军算一个,在这些老板中,要么企业太小没有实力,要么与矿业毫不相干,对采矿没有兴趣。
唯独周军,企业有一定实力,他现有的企业还从事的是选矿业。但村委会对外招标时,周军对回村投资并不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自己村里那帮人的素质。
村委会的人找到周军,说明来意后,他并没有马上答应什么,而是告诉来人,自己需要仔细考虑,也向村委会要了相关资料。
像周军这种手工作坊起家的企业老板,考虑项目的第一因素当然是产品利润,但项目投资额度也是他要重点考虑的。
当周军看到需要近一个亿的投资时,他把资料往办公桌上一扔,没法往下看了。别说一个亿,就是五千万投资,周军的选矿厂也拿不出来!这项目还怎么干?
不过,通过对项目大致情况的了解,周军知道,开采稀有金属肯定挣钱,利润相较他的选矿厂高得多,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属于长期卖方市场。
但是,这么好的项目,周军自己拿不动啊!
万永贵的曙光铸造厂遇到了发展瓶颈,当初甩掉了房地产业务,老万本想一心一意搞铸造,把企业规模做到行业前列。
然而,采暖新技术的发展,给雄心勃勃的老万浇了一盆凉水,曙光铸造厂的铸钢暖气片产量,在两年前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点之后,从第二年起,就逐年减产。
开始,老万以为销售不力,经过一番调研,发现问题并非出在销售环节,而是整个市场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发生了全面萎缩。问题找到了,但两三年来,老万一直拿不出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