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民生工程 (第3/3页)
几年肯定会有大发展,但它不像公共服务业和旅游行业,物流业的瓶颈会在五到十年之内出现。”
“哦,你是说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速度就会降下来,行业利润也会变得微薄?但它应该不会受到政策的频繁调控。”
“那是必然的,这种服务行业,入行门槛不高,只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有场地就可以做,虽然业务量在不断增长,但想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竞争势必将越来越惨烈,利润变薄是不可避免的。但它本身就由市场催生,只要规范运作,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政策应该不会过多关注它。”
“领导,就公共服务领域而言,你觉得大清集团除了参股东大东华两条地方高速公路,其他领域有没有机会呀!”
“机会得去创造,坐等机会,机会就很少。你除了是东兴农商银行董事长,还有几个社会身份,利用你的社会地位,可以向政府提建议,所有公共平台都多少兼备服务性质,这就和民生工程有了联系,一旦与民生结缘,建议就容易得到重视,而要实施更多的惠民项目,政府财力将力不从心,这就为民间资本打开了机会之门。另外,直到现在,官方机构还持有‘东大华源’高速公司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在我看来,这样的持股比例实在太高了!”
“你刚才的建议是一条很好的思路,但那是远水,当务之急是能不能让地方机构进一步减持‘东大华源’的股份?”
“还很着急吗?再急也不在乎十天半月。这事我得找个理由,跟那些官僚们得有个交代啊!”
“那是那是,即使得到班子同意,也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你认为大清集团最终能承担多大比例?”
“程市长,不瞒你说,如果没有机构持股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一的红线,我认为大清集团有能力接过‘东大华源’的全部股份。”
“起码目前条件下还不可能实现民资控股公共服务平台,百分之五十一的持股比例是必须坚持的底线。”
“这我理解,那就一步到位,政府再出让百分之二十四,一步退到百分之五十一的底线?腾出二十多亿资金,能为改善民生做很多事情。”
“这么浅显的道理,班子里不一定所有人都明白呀!说白了,还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人别看身居高位,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总以为民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天就会塌下来。”
“这完全是杞人忧天,不管国资民资,谁都得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即使民资控股了这两条高速公路,他也得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收费,法治社会,没有人敢乱来。恰恰相反,民资控股后,将杜绝那些人情卡。”
“不管怎么说,我是主要负责人,要是遇到阻力,我想法克服就是了。”
“那太好了。呃,领导,大清集团让我打听一下,那三座立交桥的修建,除了主体工程,其余附属工程能不能让他们公司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