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一章 费用问题 (第3/3页)
有些人天天吃,有些人偶尔吃。你想啊,就算村民将这些粮食卖给粮库,最终还是要经面粉加工厂到达我们的餐桌。农村人基本都有自留粮食的习惯,不用说,青山河沿岸那些村民肯定是每日三餐都吃这种粮食,咱们这些城市居民在粮店或商场购买粮食或制品,只有偶尔碰巧了,才能吃到这样的粮食。”
老高停下来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正常人体都有一定的解毒排毒能力,偶尔吃几次这种食物,其中的有害物质在正常排泄情况下,不可能在我们体内形成聚集,对人体构成的危害并不大,所以,我觉得除了青山河沿岸那些村庄,其他地方的人没有体检的必要,借用流行病学的一个素语,因为其他地方的人不属于易感染人群。当然,正如几位领导刚才所说,即使针对青山河沿岸这些村民,体检费用也不是一笔小钱。”高院长说完,把头低了下来,他知道一提钱,就是给领导们出难题。
灯火通明的会议室突然沉寂下来,宽大的窗户被那厚厚的天鹅绒窗帘罩得严严实实,似乎把室内的空气禁固了,好几分钟都没人说话。莫启林的手机响了,他出去接电话,大约六七分钟后回到他坐的椅子上。“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好主意?”莫启林用目光向他左右扫了一遍。
见没人不说话,燕副市长出了个主意:“大家看这样行不行。我给卫生局打个招呼,让他们安排一下,在将来一段时间,来市里所有公立医院就医的青山河沿岸村民,都让他们做尿检和血液化验,为了消除患者疑虑,要求医生们做这项安排时不动声色。这样观察三五个月,如果确有其事的话,就能收集到足够的病例例证。”
“嗯,这个主意不错,省钱省事,又不至于造成社会影响。”莫启林肯定道。
“好是好,但有两点必须解决好。第一,不论患者到医院看什么病,都让人家做这两项检查,必然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肯定有人反对,现在医患关系本来就紧张,这么一弄,将会引发更多的矛盾。第二,需要甄别出那些原本就患有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否则得到的病例不准确,反而不利于对事件的真伪做出判断,再说,这在具体操作上也有技术难度。”高副院长是专业人士,他说的都是基层医院面临的具体困难。
“清德同志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案,就按这个思路办。至于高院长提出的费用问题,咱们先放一放,今天在这里就不讨论了,我想,如果能找到资金支持,给患者补贴一些检验费用,比如补贴三分之二,自己只出三分之一,我估计就没有多少患者反对了。对于技术上的具体问题,让专业人员想办法,肯定会有办法。”莫启林说的清德同志,指的是燕副市长,他大号叫燕清德。
“不是既要做尿常规,又要进行血液全分析吗?把那些只有尿蛋白偏高而血液指标正常的患者排除,剩下两项检验指标都异常的患者,就是要进一步寻找的例证。医院只需将检验结果的备份报上来,筛选甄别工作由卫生局或者科技局来做。高院长,你看这样行不行?”燕清德是中学教师出身,他毕业于一所综合大学的化学系,想必在校期间做过很多正交试验。
“燕市长,你的方法当然可行,可是接下来怎么办?”老高觉得市里对问题是重视的,能把自己请来商量对策,也算是对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