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一百八十二章纺织厂现状 (第1/3页)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时期。
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政治层面上,两种不同的制度在不断发生着碰撞。
保守和改革的碰撞。
经济上也同样矛盾。
一方面,国家依然存在着物质紧缺的情况,一方面很多工厂产品大量积压,发不出工资,甚至靠银行贷款来度日。
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甚至有人说,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
改革开放之前,工厂根本不用担心产品卖不出去,他们的生活不要太舒服。
改革开放了,他们的产品反而卖不出去了。
不是改革开放的错,是什么的错?
其实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逐渐丰富,原来生产的产品光本市或者本县就能消化。
可是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于是矛盾出来了,很多国营工厂都习惯了计划经济,生产出来的东西自有计划委员会进行调拨。
有供销社进行销售。
工厂管理层根本没有市场营销的概念。
再一个最重要的是交通运输不发达。
就算是工厂管理层有意识的走出去,想要把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交通运输又成了一大问题。
八十年代一个是道路崎岖,另外一个就是车匪路霸横行。
虽然经过了一次严打,可是车匪路霸就像是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冒出一茬。
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一车货运出去,不等到地方,货物就被抢光了,能空车回来都是好的。
一车货发出去,连人带车带货消失不见,这事一点都不稀罕。
这绝对不是夸张,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都多少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这些事。
张梁组建物流运输公司,一方面帮着国家安置百万退伍军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通国家的经济动脉。
流通,市场经济,只有物资流通起来,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话虽然平凡,可说的是真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