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 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 上 (第2/3页)

县衙的公人。

    自铁匠铺定制了一个巨大的喇叭,望之仿佛是个头盔,范进把这玩意放在嘴边,扩音的效果,让他的言语可以顺利传入百姓耳朵里。新法的内容很多,剔除那些文字修饰,最核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按亩征税,赋役折银。粮食的实物税肯定是要交,但是其他杂项都合并成要钱。原本由百姓承担的力役杂役一律改为钱役,官府只要钱,不要人。如果交不出钱,则就准备接受雇佣,去承担那些力役内容。过去按亩征收的特产、布花等物,也改成了收银子,再向商人去购买。

    这样的制度对于商人而言,当然是最好的消息,像是牙行、布店以及钱庄,都为这一新政拍手称快。广州的商贸发达,白银流通量大,通常而言,银价比内地为低,铜价倒是走高,这种兑换对老百姓的负担并不算太严重。

    而且像是佛山那种地方,名义上的耕地多半都被建成铁厂,找他们要粮食才是要命,服役更是衙役敲诈他们的不二法门。现在改成交钱,自是求之不得。

    南方不同于北地,对于商业发达的地区来说,追求的都是花钱免烦恼,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原本最担心的力役取消了,交银子不交粮食也免去了多交一成的耗羡,从大多数人的心理来看,对新法还是较为欢迎。街道上,行人脸上大多精神饱满,整体而言,人们喜容多过愁容,这便可以算做是太平景象。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修。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首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街头,放学回家的蒙童路上依旧摇头晃脑,背诵着刚刚记下的文字。由于不是考试科目,学房里不会要求学生强行背诵幼学琼林,可是这种骈体对仗文字确实容易记忆,加上其实用性较强,即使出于兴趣,很多学童也自发地背诵。路边上做生意的摊贩听得入神,也张着嘴,随着孩子一字一句的念。

    身穿比甲,头上梳着双丫髻的年轻丫鬟,与书坊老板高一声低一声地争吵。

    “没有就是没有,就算你把我这里砸掉,也是没有的。”

    “没有?范公子是广州人,他写的书你告诉我你崇德坊没有?我家老爷可是按察司衙门做事的,信不信明天就封了你的大门!”

    “就算你把我抓进去该没有也是没有啊。退思公子是广州人不假,可是他的那部金镖记卖的太好,现在这部朱三姐节烈记一出来就被买光了,加印的还没送到,我也没有办法啊。我想想,大概两天后可以到货吧,不过这里订购的已经有一二三……”

    “我管你有多少人排在前面啊,反正我两天后来取书,如果拿不到,就对我家老爷说,让他封你的大门!”

    西关小姐东关大少,其实东关作为广州地方官家眷居住区,小姐也并不在少数。六七岁的孩子在花园里挥舞着木刀自称胜英,而年轻的小姐,则站在绣楼窗边捧着新买到的朱小姐节烈记,泪眼婆娑,“朱丽叶真可怜……这退思公子委实可恶,为什么就不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就在这位闺秀凭栏远望,为书中人物命运伤春悲秋时,一阵凌乱地脚步声响起,满头大汗地丫鬟,气喘吁吁地举着碗上来,大叫道:“小姐小姐,双皮奶买到了。”

    “喊什么?没规矩!”女子毫不客气地训斥着丫头,接过碗用调羹轻轻拨弄着奶皮。“你……见到范公子了么?”

    “没有。只买到了奶,见不到范公子。”

    “没用的东西!范公子不是在街头讲那什么鞭子法,就是在西关的文澜书院,这卖双皮奶的店面,离文澜书院近在咫尺,怎么会见不到?”

    丫鬟被训斥的无比委屈,解释道:“奴婢都找过了,他就是没在么。奴婢也问了人,说范公子和西关几个员外昨天晚上就吃酒去了,还没回来……”

    红袖招内,范进把几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