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睁眼 (第3/3页)
更时,签已经摇过了,所有朱卷根据抽签结果,分成若干包,装在箱子里,分到各房同考官手里,先有同考官阅卷,所有被同考官看中的卷子,会用青墨笔在卷子上写一个荐字作为标记,再写上评语送交主考。主考虽然有权罢黜这些被同考看中的卷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权力并不会用。另外,主考也可以到各房翻看落选卷子,从中选拔遗漏之才,作为对同考工作的补充。
这科乡试的十名同考官,是各县选来的学官,教谕、训导之类都有,平日都是吃冷猪肉的,权柄也极有限,只有在考差时,才有几日风光。如广宁县训导崔善,穷了十几年,全靠这次放了考官,家里聘币交至,不但三个女儿都许了人家,还换回了一大笔彩礼,委实发了财。
他做了多年教官,看文章的本事自然是不差,不过衡文如看人,加之时间紧张,崔善倒也不敢掉以轻心。科场三场首重头场,头场首重三篇,也就是只看三篇尚书题,中与不中,就在于此。四篇本经题作为评定名次的依据,实际是由两位主考权衡,同考一般不考虑。哪怕本经写的再稀烂,只要四书题做的像样,一个举人总是跑不掉。
崔善一连看了几个人的卷子,提笔于上做了标记,大多都是罢黜。门被人推开,灯花晃动,本应隔绝往来的考房里,竟然来了客人。崔善抬头望去,便见到一顶象征忠正的獬豸冠,外加一身神羊补服。连忙起身道:“梅柱史您怎么来了?快些请坐。”
按明初制度,内外帘官防范森严,一道帘子隔绝内外,谁也不能逾越。可是自嘉靖年间巡按权力无人可制,科场内也没有他不能去的地方。以广东科场为例,身为外帘监临官的梅淳,实际可以到任意一个地方就座监督,成了兼通内外之人,防闲设置实际已经失效。
外帘官进入内帘官的房间本来算违制,可是为了防范科场舞弊,朝廷又给了御史监督考官的权力,他以此为依据进门,又算天经地义。
学官的权力与御史相去悬殊,崔善见他进来,只当是自己那几笔孝敬收的不干净被人查出了手尾,心就提到了嗓子眼。梅淳却只一笑,随意地看了看卷子,
“崔学博(训导别称),乡试干系重大,上至制军下至诸生,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我们,稍有些差错,便是一场风波。尤其是一些有才气,有名气的学子,如果一时不查,漏过他们的卷子,人家闹起来,那便是个两败俱伤。他下科再考,依旧可以中试,若是被这事影响了考绩,可是大大的不妥。更要紧者,若是这人于朝廷有大功,却为人坏了功名,那便不是一个误字可解,怕不是有人刻意为之,借公事报私仇,这便要详查议罪。学官平日生计艰难,一被选中同考,家里难免有人送些贺礼,或是定几门亲事。这是人情往来,不为过错,偶尔有些进项亦是调剂。可若是和考场的事连在一起,可就难免被人说成互相勾连,蓄意买放,那就是大罪!”
崔善只觉得秋风渐凉,吹的自己透体生寒,连连施礼道:“大柱史说的是……下官自当谨慎小心,不敢麻痹大意,遗漏贤才。”
“本官也知道,衡文如鉴宝,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这乡试,一共就这几天时间,光是吃喝就要用去多久?明天一早要喝犒劳酒,再过一天是辛劳酒,这几顿酒席吃完,留给看卷子的时间又有多少?难免会有错漏粗疏,这是没法子的事,有些小遗漏不当回事。只要是要紧的卷子别漏掉,就可以了。告辞。”
送了梅淳离开,崔善心内依旧不明白,他来这一趟除了教训自己一顿还有什么意义。可等他坐在桌前,却发现在桌上,赫然多了一个包裹。这包裹几时放到桌上的,他也搞不清,但是包裹上朱漆封签俱全,打开来,便看到里面放着的几份朱卷。这包袱……绝对不是自己房的。
再看看卷子,这上面蜡封等物一样不缺,自己现在就算出去说这包卷子不是本房而是梅淳带进来的也没人信。他呆呆愣了半晌,自言自语道:“神仙睁眼……神仙睁眼!真没想到,这法子真有人用了。”当下也不看卷子内容,只题笔在这包里的卷子上逐个写了个荐,又将几句不要钱的溢美之词写下,权当评语。
公告:免费小说app安卓,支持安卓,苹果,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 zuopingshuji 按住三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