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重回工地】(下) (第2/3页)
那么,只能归结为运气。
“刘老!我实在是没法总结什么,应该说是机缘巧合,我只是灵机一动,心血来潮,拿着探杆在探方不远处的空地上打了几道探洞,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不是想熟悉钻探工具,还是……”
周博陶挑起眉头,怎么没提我们考古所的事情?不过话题还没展开,再等等。
刘老微微皱了皱眉,“那你是如何推断这是周天子大墓呢?”
顾为西道:“因为这个地方是岐山,司马迁《史记》里有句话:武王葬毕。司马迁的有些话还是值得相信的,而古代的毕,就是现在的岐山。从探洞的地层断代分析推断,这个墓地很大可能是周天子墓葬所在。”
“不对,现在基本探明有三条墓道,而据考证,在西周时期,四墓道才是天子级的,三墓道是高于诸侯低于天子的,二墓道是公侯的,一墓道级别稍低。”
顾为西第一次被人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老头虽然话语温和,但实际上比任何人都来得犀利,容不得他半点马虎,甚至要使出全身解数,绞尽脑汁来回答,“只有一种猜测,由于周文王临终时是西伯侯,王号是后来追认的,因此,他不会采用天子之礼埋葬。而在周朝,礼制是统治者自己制定的,因此只有自己严格遵守,才能让诸侯信服。文王本人是遵守周礼的典范,所以,绝对不会越周礼半步。”
所有人脸色怪异,周博陶有些急了,低声呵斥,“在刘老面前,你胡说八道些什么?”现在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周天子墓,还没有谁敢断言是某位天子之墓。而这个少年大言不惭,这牛皮要是吹破了,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对安西和西陕考古部门来说,不管是不是周天子墓,只要大于诸侯墓,就是近十年的考古重大发现。
袁得喜欲言又止,频频朝顾为西使眼色。意思是少说话,言多必失。
刘老却眼睛一亮,“为什么不是周武王或者周幽王,当年死在关中的周天子可有十人之多。而且你刚才还说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武王葬毕,不是文王。”
顾为西本不想显得太妖孽,但现在骑虎难下,对手又太强大,一般的忽悠蒙混无法过关。他硬着头皮道:“司马迁一贯喜欢玩弄文字游戏,他的话半真半假,暗藏玄机。他说武王葬毕,也许只是一个噱头,暗地里其实埋葬的是文王。”
刘老似乎有些失望,“这就是你得出的结论?”考古也是门科学,逻辑推理也讲科学,和古玩一样讲历史传承,来龙去脉。
顾为西明知道几天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