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章 张学良督鲁 (第2/3页)
有害”
徐永昌自己承认不如郭松龄的敢做敢为。他说:“于国家或许有害这一点,汉卿还是多多指教。我是想不到”
张学良神志已经清明,但还是不管这些客套。直来直去的绅士作风,张学良这个公子哥,终其一生也不改。
张学良说:“君子不趋利,但是避害,讲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春秋无义战,你非要弄出个义战,必然选强者而帮之。这为将来的国家留下祸根。”
徐永昌说:“这个强者也有义,不能一概论之”
张学良说:“学问就是学问,不能给谁留有后门。没有君子就是没有君子,没有例外。”
见徐永昌还要反驳,张学良继续:“强者之义,或在一时;强者之弊,或在一世。弱者之害,也在一时;弱者之利,却在永远。”
徐永昌彻底的震惊了。张学良二代本色尽显,那就是大局面,历史观的掌控。
不谋全局,不可以谋一域;不谋万世,不可以谋一时。张学良随意的就说出了<老子>的观点,弱者如水,润物无声,所以才强。把徐永昌的君子图强的观点粉碎。
这就是二代的好处。大局观和历史观,这就是他的生活圈子。从上往下,自然是一目了然众生百态;同一平面,从前往后,自然知道各位君主的雄心和悲凉。
徐永昌是农家子弟,靠着自我激励的毅力,从一个勤务兵,到军校高才生。这才有了进步的基础。再凭借自律和毅力,一级一级的往上升,所见自然是一个竖井,往旁边看,对他无用。真的无用么?
从底层,往天上看,受视野所限制。只能看到天空的一个井口;走两步,看到天空的另一个井口。
这就是平民的悲哀。奋斗一生,才明白自己所求不过就是当初的一片地;所谓富贵之家,求平民的安宁却不可得。各自奋斗,殊途同归。都是在努力求得一份平安。
张学良所学西方哲学,不过直接告诉你,人生的无奈和解决方案。但是平民奋斗者,却总是在最后才承认。自己所求不过是一场空。到老了才知道被自己领出来的家人、族人、信众牺牲者多么可怜。灵魂不得安宁,就要强辩自己的正义性。却越发反映出人生认识的浅薄。
看徐永昌都陷入思考。张学良又看起了书。凯茜一旁也看自己的书。一副和谐的画面。却不知徐永昌心中却翻天覆地,英俊严肃的长脸,变成了红彤彤团脸。凯茜阻止张学良要喊醒他的动作,两个人继续看书。
徐永昌念及自己半生孤苦奋斗,但或许对国家有害。不禁悲从中来,又不善发泄,故此难受。他没有办法自制,只好恢复了不思不想的状态,口念佛号,清空了思想。此时脸色苍白,气力皆无,只好大起坐来,吐纳休息。这是儒生必备的本事。
到了吃饭的时间,凯茜和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