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六章 匪与匪的过招 (第2/3页)
山区里面还有些平原。有一个平原就是桐柏县城。但这个县城已经破落了,基本上官军和土匪都不怎么动这个县城。
大家都要来这里补充,把人都抓起来,没有人了,也就都没有物资了。上次该团来宛西的路上,就在这里宿营。
算上重火力营,加上军团长警卫部队,足足2500人的整编团。
前敌指挥部参谋们,制定了一个步步为营的搜山计划。段月泉补充了一下,最后分为左中右三路,先扫出一个驻军区域,要修上坚固的土木堡垒,和建立保护物资补充的通道。
同样的做法,他也要求东方面军丁洋红二旅这么做。所以东面也是堡垒化推进。
然后让各部派出精干小部队,撒传单。告诉土匪们:大军拉网推进,请绿林好汉认清形势。红军优待山民,下山就分给土地。以往罪行,可以由法院审理,慢慢算。
然后,他就通知桐柏南麓湖北境内的随州、枣阳地区中央军曹万顺陈诚的11师,注意土匪出山;通知桐柏北麓的和东出口西北军,注意土匪动向。
做完这一切,他让参谋部推演各种情况怎么处理。然后就把军务推给张子清这个井冈山的超短期绿林首领。自己休息去了。就是比绿林资格,张子清也是嫩多了。
但张子清对于参谋部的方案嗤之以鼻。这套英式方案,特点就是按时作息。这样也就是驱赶土匪出山而已。
张子清自己认为还是应该组织精干力量,穷追猛打。
刚收编的原杂牌军士兵们,已经知道红军军纪很严,但作息时间却是轻松。所以收起发财玩乐之心,慢慢的变得守纪律,无追求了。
他们到点就睡,到时候就起,过着很规律的生活。作战技能却是很不错,毕竟都是内战战场磨练出来的老兵。
但段月泉认为,这些兵主动训练不够,或者说头脑不灵光,战术配合很是呆板。按照强霖党代表的说法,就是自主思考不够,有得过且过的思想。
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死不当回事了。战场上只有战而胜之的能力,才能保命;逃命得生的概率,始终是不大。因为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就看人家是怎么追法了。
段月泉认为自己自从不太关心杂事,头脑越来越灵光了。他现在已经开始研究一战的案例,大纵深的堡垒战,钢铁战。
这次剿匪的安排,有些这方面的意思,自己先利于不败之地,然后求敌之所败。不败在己;但胜在敌。就是说,你自己能够做到不败就不错了;能不能胜,那还得在于敌人怎么想。他跑了,你怎么胜,只能说你自己不败而已。
打仗这种事,也没有什么特殊技术;和自己裁剪衣服差不多。他是裁缝学徒出身,认为裁剪衣服也要有逻辑:布料总要裁剪的大一些,好进一步整理;扣们,开叉,总要先小一些,以后还可以大。弄反了就做不成或者做不好,就算败了。
自己这么个一身武艺的粗人,却是一个高明裁缝。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父亲坚持送很小的自己去学徒。自己的父亲,看来真的想让自己过正常生活。可是最后自己还是忍不住仗势欺人的人,打人致伤,上山落草。真是命运捉弄父亲,怕什么来什么。
他自己胡思乱想,兵们却是一丝不苟的、所有安排按部就班的布置下去。这个团目前是由曾士峨代理团长,他是井冈山的黄埔系,连长出身。他带一个满编团还是有些心虚。从100不到,到现在2000多人,多了将近20倍,没法不心虚。他带着参谋,规规矩矩的巡视营地,查看明哨、暗哨。
山里究竟有多少土匪?谁也不清楚。土匪自己互相也不清楚。段月泉也懒的追究没有答案的东西。等清理完了,能有个准数就不错了。
山里的土匪都有眼线,山下红军的力量摸了个七七八八。已经被四面围住了,但是漏洞挺大。所以当家们也不着急,双方就在山上耗着。
但是土匪兵们就不淡定了,他们互相传看着清单,都不知道法院怎么判自己的罪行。原来要么处死,要么收编。一般不放自己自由。因为做土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