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四章 发展 (第3/3页)
官僚们凑钱500万元办的。但是前途不明朗,所以没有办法继续集资。这次强安增资1000万大洋,收购其中66%股份,这一千大洋,日资占25%,250万大洋,这样钢厂以后有日资15%。当然以前陆宗舆的资本中就有20%左右的日资人头,现在这20%相当于8%;所以总股本中日资占有23%。但前后不是同一波日本人,他们也很难形成合力。除非军部后面拿刀督战,可是日本军阀们也是做得出来的。
强安自己占有的750百大洋,给张学良200万,占总股本13%;其余550万大洋,由强安自己出,占总股本36%。一跃成为龙烟钢厂或者说,北京石景山钢厂的大股东。
关于盛家武汉钢铁厂,强霖联络武汉本地豪强,一举买下盛家和日本的资本,让他们拿一千万解套走人。因为这里的债权纠纷太复杂,还夹杂着矿石的贸易。
强安的赣州惠普银行,吞下全部股份,然后分给地方豪强20%股份,由他们认购原始股份,收回部分资金。同时又贷款给武汉钢铁公司一千万,让他们进行整理。强安准备在出钢以后,再出售这个钢厂的40%的股票。自己留40%足够了,只不过不能现在卖,价钱不好。
现在三家钢铁公司都任命了董事会,强安是三家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石景山钢铁的总经理是羽田浩,协理是陆宗舆。主要雇佣的是日本技术人员,按照日本的生产安全标准进行日常生产,出普碳钢,生产建筑钢材、铁轨、农具、汽车板材等。卖给谁,由总经理来定。
武汉钢铁公司,总经理聘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周仁,字子竞,1892年生。江苏省江宁县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公费留美,与胡适等是同学。1928年时值南京东南大学改组为中央大学,周仁出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还在中央研究院任工程研究所所长。强安答应他可以把工程研究所搬到钢铁公司来,资金单独列支,专门预算。
武汉钢铁公司继承了汉冶坪的所有高炉。强安嫌设备老化,希望能够重新建设新的钢炉。周仁周子竞,提倡数字炼钢,不能单靠经验。他早就提倡电炉钢,但是那时候他不是总经理。
现在作为总经理,他已经继承了老钢炉,这总要出钢啊。他自己亲自指导学生,记录各种数据,找出老炉新工艺,开始**研究炼钢路径,成为中国炼钢秘方的第一代数学家。
最后他就是用这些老炉,成功进行数字探测的嫁接,练出了航母用钢。当然,他后续改造、新建了很多现代化的炼钢炉,不过都是在于提高效率。提高技术和质量,他始终认为,还是在于数学分析,不在于炉子。
强安告诉他,大老板强霖,要求企业家不能急。所做的事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武汉钢厂承担中国特殊钢的使命,使用什么炉都要能练出好钢来。
周仁在康奈尔就以数学和文学出名,但他牢记公款留学的使命,集中时间研究冶炼技术。1921年回国后,多次谋划进入汉冶坪这所大钢厂不果,只好去教书培育炼钢人。但他还是创立了炼钢、陶瓷、玻璃这三种材料的冶炼研究所。
可见此人研究冶炼的精神动力!强安也给他配了一个石美玉学校的护士秘书,主要是帮助他调剂精神生活。强安告诉他那个工业强人顾凤鸣就是在护士秘书的带动下,智力大开,建立一个重工业平台。
周仁争辩说,自己与顾凤鸣是不能比的。顾是南洋烟草的扛包的工人出身,自己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出身。为人方面不好比啊。
强安一听,这是没有办法比。自己是多此一举?
没有想到周仁说,既然人家来了,不好再让人家走了。同样是护士秘书,用法不一样,先给我做个研究助手吧。没有想到一年后,这个护士秘书竟然可以直接指挥工人炼钢,成了一个不错的数字炼钢的炉长,只不过脸上留下几个小麻子。那是钢水喷溅的,无法避免。这让石美玉痛心很久,威胁不再与强霖合作。此后强霖各工业集团,才不往一线班组派美女。
关于马鞍山钢铁公司,强安却与怀瞳起了争执,原因是怀瞳自己要出任总经理。这样商业出身的强安如何接受。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