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六章 收拢的游击队 (第3/3页)
自己只好上山找到胡筠他们。伍若兰没有见过朱德,也就没有发生什么。
强霖觉得各地对待客军,总是送上本地女子。贺桂圆是永新送给毛的;伍若兰则是湘南送给朱的。
曾志和夏明震则是一对夫妻,也是湘南下来的。曾志岁数不大,16-7岁,但显然已经怀孕了。后世这个孩子刚怀上,夏明震已经牺牲了。而曾志也嫁给了蔡协民,孩子自然就记在了蔡的头上。
强霖看着曾志的单纯的眼睛,觉得老师真是害人啊。这个老师就是夏明震。他最后死在了农民暴动之手,因为他们烧了农民的房子,搞焦土暴动,被反水的农民杀了个干干净净。成百上千的农军,被反水的农民给杀死了。
游曦的老师是肖楚女。肖楚女在四川主办农运讲习所,被军阀给杀了。留下了游曦这个多情丫头,成为了复仇种子。游曦后世在广州起义被捕杀,遗照天下。
后世广州起义死伤太多。主要是正规军太少,大部分是六个联队的几千工人。他们受到的教育只有仇恨,但还没有军纪,毕竟不是军队。张太雷也是一个激情的人,不太会约束部下。不听话的平民和军官,都被杀太多了。乃至张发奎也不再约束部下,双方阶级和平民互杀,比较凄惨。
南昌起义都是正规军,另外朱培德听到风声,早就撤退了主力,没有什么打仗。朱德等人把抓住的“反动”军官也放了,毕竟他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大家都是同事,平时也没有什么“反动”行为。
朱德接到停止暴动的命令,这个湘南的年关暴动没有搞成。所以曾志他们主动退下来,投奔红军。估计还没有什么违法行为,在本地还能够呆下去。他们的大哥领导夏明翰估计也应该活着。这对兄弟家庭是土豪,与家庭脱离了关系。脱离家庭这事情本身并没有错,追求**生活么。但是组织这些年轻人赴死,告诉他们简单的口号就是人生么?强霖认为这是不对的。
强霖知道后世的几个肃反打手,江西的李韶九、夏曦手下的姜奇、张国焘的手下陈昌浩和曹大竣等人。后期西北的戴季英,大别山的高敬亭。
但没有黄埔科班毕业的。看来黄埔学生的家庭出身多不是赤贫,家里教育还不错。这或许和蒋校长的忠孝节义的做人底线教育有关系。
但红党黄埔生最大的弊端,也是强霖一直不敢,让徐象谦蔡申熙等人,**领导正式红军旅的原因。就是冷漠。
他们能够冷漠的看着同学好友被杀。更有甚者,蔡申熙甚至赞同对许继慎肃反的动作。蔡申熙是黄埔一期红党,他是战死的,这种人不多。
他认为肃反是成功的条件,这个或许真有道理,强霖也认为奇诡的事情。肃反以后战斗力增强了。在江西红军和张国焘部队确实是这样。这就是士大夫文化的民众,杀了同僚,其他人就有机会,就更为顺服。很多人深知其中意味。
但贺龙部队不是。他们那不是肃反,是乱杀。后世贺龙被关死,喊冤。他不冤啊,想想那些死在他眼前的生命,都是老战友。
黄克诚晚年承认,他一辈子曲折没有什么冤的。红20军几千人被杀,就是一三军团合伙干的。仅这一项,黄认为自己就万身莫赎。估计他当时是政委,具体到自己部队的杀人命令,那就是他下的。他只是认为自己有罪,但不肯说清楚。
蔡申熙认为肃反是正确的,那么杀王望春、程训宣也是正确的了。
所以强霖认为,目前黄埔系将领是无法抵制肃反的,反而段月泉系统的可以,他们没有理论所求,反而求真。
强霖认为黄埔系余洒度、许继慎、陈浩、周士第、肖克等人可靠,是他们敢于自己去找路,去试探。而不是跟定某个人,不管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士大夫的投机方法,给他一个好平台,就是一个好人;但让他们自己**做一个好平台,他们还没有这个悟性。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