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五章 莫须没有 (第3/3页)
杀起来一点也不手软。当然他把反对他这么做的人,比如老朋友柳直荀也杀掉,就过分了。柳直荀懂几门外语的人才啊。贺龙所部人员不多,几年大概杀了几万人,加上地方和家属。
鄂豫皖,张国焘杀光了大别山本地的黄埔生和家人,以及知识分子、地主富农出身的干部,包括家属就得几万人。他比王曦聪明,他剩下一些外地籍的老实人,如徐象谦、蔡申熙等人。剩下直接提拨农民们,不要这些地主富农知识分子出身的人,农民们很高兴,基本上后世四方面军都是农民将军;江西则比较少,杀的差不多了。
西北。红25军程子华徐海东的部队是帮手,戴季英等人对陕北人肃反。这个时候的肃反,基本上很后期了,已经常态化了,习惯化了。
就算刘志丹等上层,是被朱理治郭洪涛聂鸿钧等文人,杀了200多人和家属。但是25军底下保卫局的人,归属戴季英,却是沈泽民等人肃反培训出来的,他们随便就杀,见人就杀,不要说你还戴眼镜,连厨师、少年学生都杀。对家属们也杀。所以短短的半年,差不多杀了上万。人口都跑没了。把刘志丹等人的成果,包括到陕北的学生、知识分子,都活埋一空。
至于留在家乡的高敬亭等人,继续肃反自己家乡人。高敬亭后来为叶挺所杀,理由是可能做反,也是莫须有,有可能。
中央到陕北,陕西人再也没有势力叫板了,随意揉搓陕西。这不能不说有戴季英等人的肃反功劳。
后世平反陕西肃反,很多人不同意,说肃反有合理性,道理就在于此。就是被肃反的可能不是一路人,还是莫须有。
恐怖造成了大一统思想,肃反的功劳很大。
有这些经历的人们,还有脸去骂秦桧,真是让秦桧自叹不如。所以啊,秦桧看的透彻,从来没有认过错。死前也不认错,他认为中国人不过是杀来杀去。大家都是莫须有,怎么就我不对,英雄就得敢杀人。不过岳飞就是占在你们的立场上而已。他总是征伐,又打不赢。打赢了,他也成了军阀,岳家军么。
至于邓发保卫局的秘密杀人,更是莫须有,主要是杀人灭口,因为你有可能说出去。这是伍豪的事情,与毛不相关。
这也不是中央文件,而是伍豪的策略,适当的红色恐怖,保持中央的权威。所以,伍豪手上也有很多红色印记。
毛大人和贺龙等都抱怨中国农民素质低。毛也说过袁文才等人有知识分子习气,太狡猾,大概就是北京话的鸡贼的意思。但他没有想杀袁文才,控制使用而已。其实永远不要利用农民,实在不好用,让他们自由发展,进化啊。
这里面到最后就不是杀本地人的问题了,而是意见不合就杀。比如谭震林杀参谋长林野夫妇;陈昌浩杀参谋处长舒玉章等。包括毛的贺氏小舅子也被人家整肃了,贪污了几个大洋,谁说不能日后成为大贪污犯?周恩寿也脱离兄长,估计也是有错,被揪住不放。
莫须有原则到最后,终于发展到极致。谁都无法安全了,也就轮到刘、林、周、彭、贺、陶、邓等人最后如何保命了。
逻辑还是真的,就是莫须有(可能有)篡位,做赫鲁晓夫式人物,轮到他们自证清白了。
冤枉么?还是自己建立的体系,自己的逻辑。黄克诚是反省深刻的,他不觉得冤枉,他还记得自己肃反红20军的事。
莫须有就可以杀人。但莫须没有,怎么办?当时无人问。不过日后可以平反。毛在延安,亲自要求为江西李文林、王怀等人平反,莫须没有,就是可能人家是冤屈的。
人头不是韭菜,毛这话都说出来了,主张不再杀人。但只要是人,是控制不住自己的。
强霖慢慢的站起来说,他要求大家研究莫须有杀人的案例。但要忘了莫须有,记住莫须没有。
然后强霖说他要去休息,因为自己的记忆混乱的问题,他还要修养一段时间。明天他会找大家谈工作的问题。大家自己继续讨论,继续晚餐。
宛希先没有在意党代表的离去,他在琢磨莫须有,莫须没有。罗其荣、胡筠、左娜等人也加入讨论。最后大家明白,莫须有杀人,就是杀人没有边际,学习那个确实没有意义的。
莫须没有,就是这个人可能没有罪的意思。大家不知道疑罪从无的法律准则,但是知道没有证据是不能说有罪的。
最后大家觉得党代表说的很好。记住一个原则,莫须没有。莫须有,毫无意义。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