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五章 彭杨是谁 (第2/3页)
是在是没有道理。看来还是要读书才能懂道理,他们纷纷去盯着胡筠看。胡筠恼怒的指责男兵,说再要偷看,她就要摔疼他们。
强霖劝到,自然些,熟悉成为眼光中心。你以后还要去正规部队呢,男兵们都会看你的,你是一个风景。胡筠也就不再管那些目光。
林语堂的课,很能抓住这些学员兵的心理。所以这些兵们开始敞开心扉,自主训练。胡筠、罗其荣、程世杰、臧克家等人更是觉得红军要定期上学,应该很有帮助。
以后他们进入红军文职管理体系,总是设计流程,让大批的送红军到中学和大学轮训,先是哲学课程,逻辑思维训练。哲学课程以后,再安排自然科学的课程,效果很好。短短三年内,基本上军官都能轮训三次。
每次轮训为3个月,这笔军费支出大部分挂在了强霖的账上。钱被安庆大学军事人员轮训中心赚走了,左手到了右手。
在林语堂的启发下,大家对海丰陆丰的发展,每个人都分析的像个样子了,综合起来有10几条。
主要的内容,就是5条:
1,多轮土改。因为有权,所以总是修改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农民们的协会,没有什么长远,吃亏了就该规则。
2,火拼。没有办法,大家势均力敌,谁也说服不了谁,还得械斗。
3,分裂。不愿意火拼的就各自发展呗4,肃反。没有火拼实力的,或者服从组织的,要么逃走,否则就会被肃反5,抢劫。这是陷入低潮的状态,没有成功希望的农民们,会自相残杀和抢劫自己人。
这些都是苏区发生过的。尤其是抢劫,是长-征以后苏区的现状。农民们知道自己会被**清算,也就胡天黑地的抢劫和强奸,多活一天,快活一天。项英努力,也没有恢复秩序。
作业出来了,林语堂说,大家虽然在我的启发下,研究了中国的传统。
你们分析出了这些人性的弱点,但你们还是不太相信。有请几位当事人。叶挺陪着彭湃、杨荫出场。
彭湃一副工人打扮,他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在给叶挺管理生产线,做的得心应手,30多岁的样子。
人比较清秀,中等身材,干练。他是大户人家出身,但是婢女所生,这在古代很是麻烦的事,不知道是否对性格有影响。后世描写正是因为母亲受欺负等等,不足信,其母90多岁,死在66年风潮。
后来分家产并没有少他们母子的。彭湃说的大哥恨得要杀死他,是因为他要送掉整个家产,也没有真的杀死他。
彭湃是红党早期农委负责人。这个人是天才,创造性的开辟了农民运动,和创办推广他的农民运动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所谓农民运动影响北伐,始作俑者,正是彭湃。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彭湃儿子死在66年风潮。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说创造陪葬人俑的人,恐怕无后代吧。这是骂人的话。但是做坏事的人,总是心里嘀咕这句话。如果某家出事,大家也愿意联系前世后世的关系)彭湃还创造了农村割据的模式,大规模处决(屠杀)地主富农的模式。
杨荫(又称杨殷),是早期红党军委书记,比彭湃大6岁,快到40岁了。他也是大户出身,正规教育是中学毕业。他是孙中山的小邻居,后来跟随家乡的大人物做随从副官。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