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二章 艺术和人性 (第2/3页)
反对祷告,你没有反对圣经啊。再说小孩子都讨厌祷告,我也是。他们开除你,是因为你让人家无法管理学校,不是说你不可救药。知道害群之马么?那个马不一定是坏马,只是不合群而已,往往是好马。”
谢冰莹想想也是,基督教学校讲究博爱,不会去为一个小孩子破戒,学会了恨。
芸英说:“你好好学圣经,先不要整天想着素材,也不要涉及佛经。有想不懂的,可以查查佛经相关内容。就是以圣经为经,以佛经为素材。你以后写日记可以,不要轻易发表。”
荔英赞同芸英的看法。她对谢冰莹说,“你如果心里没有一个确定的主,会被素材的花花世界弄疯的。我欣赏五彩的世界,心里却是有主在,所以心玩够时候了,会回家的。”
谢冰莹搂住荔英,说:“你说的太棒了。真是艺术家理解我。心要有个家。我是佛经中的心,不可降伏。但可以回家,至少这个家还能让我上天堂。去佛经的西天福地,以后再说吧。”
芸英说:“不可乱说佛经,只可以去找些资料,把圣经弄通了,佛经也就通了。从圣经入手,是因为它简单直接。马上起效。佛经你一定要找师傅。”
谢冰莹要回去看圣经,主教给她的那本,被她留在身边。芸英说,今天在我这休息吧,强霖去看病人了。恺露马上生了,不知道几点才能回来。
恺露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党代表的好朋友,教官乔纳森的妻子。一个贵族女教师,很有修养,帮着培养几个淑女呢。
两个人慢慢被芸英说服,却是困了。不愿意帮芸英看。芸英也是困了,收起礼品。三个人脱掉外套,睡下。
强霖大致听完芸英的述说,很是赞同。他说先研究西学,才能看中文。像林语堂,做人的学问,比胡适纯正。
胡适理论清楚,但指导学生,谈做人的学问,却是山回路转,费劲力气。或许也能出来,弯路是肯定的。
就是心总在动,但不一定每次回到一个地方,弯弯曲曲的路径。
林语堂父亲是二代教父了;胡适父亲却是理学大家,清朝地方干员。两个人年轻都不太相信基督教,但行事还是看出家庭的不同影响。
强霖的出现,让林语堂尽早开始思考宗教问题。不再玩完了,经常不回家。因为这个世界,他早早的当校长,有个人压力,促他尽早思考,而不是尽兴的自己玩儿。
在后世,到了50左右的半老头子了,林语堂突然走进教堂,听牧师和教徒证道,泪流满面,认主回家。
芸英和强霖都睡着了。荔英也睡着了。谢冰莹已经睡了一觉,现在却认起环境陌生来,迟迟不肯入睡。她在想着。
真是一个缤纷的世界,真是杂乱的一天。但显然,心中有主的人,和无主的人,乱是不同的。
有主的人:在乱中取静,放牧自己的心,随时把心领回来;
无主的人:或许依乱就乱,趁机发财,像无良资本家们;也可能下决心治理乱世,蛮横的,不让人们放牧自己的心。
谢冰莹还在想着。
或许,有主的人,眼中没有乱世,认为这是常态。
比如今天的乱,是自己眼中的,在芸英和强霖眼中,在林老师眼中,在总督大人眼中,在荔英眼中,都不是乱,是好玩?
嗯,荔英的眼光不错,那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好玩中,实现了艺术。
看看荔英的熟睡,好像没有白天的恶作剧一样,像一个纯净的婴儿。
谢冰莹睡着了,最安稳的一夜。
乃至于天亮了,荔英抱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