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五章 思维的深水区 (第2/3页)
会给外国的。
强霖回到宾馆,整理自己的东西,准备跟来人去东北。因为走的秘密,所以她让左娜跟随自己。强霖对凯茜说:“你还是跟着其他人走吧。骥良老师也需要一个助手。”凯茜只是要求强霖注意安全,不用担心自己这边。
其他人在凯茜的带领下,坐京奉铁路火车自行去东北。这些人有骥良和嘎达梅林夫妇,还有骥良新收的一些留日学生,还有洪深、蒋伟等文学青年。其他左翼作家都留给张恺荫做助理,一边继续在辅仁大学上学,一边帮助处理大学的问题。
强霖和左娜,整理这几天会议内容。左娜看了教育总长刘哲的会议内容,但不知道反馈如何?左娜就给刘哲秘书电话,了解议会俱乐部的事情进展。秘书说,俱乐部刚刚开始,大家争论从哪里做起,还没有定规。
强霖笑了起来,他对左娜说,这件事情比较麻烦,所有南北战争和北洋之间的战争,总是和议会,以及议会制定的法律有关。刘哲没有半年出不来什么结论。
陈桓校长的国子监俱乐部,总是有消息传过来。他们倒是整理出一个翰林名单。但是大家在这个翰林名称上冲突很大。南方叫院士,北方再叫翰林,有复辟之嫌。还有国子监的头领,是叫大学士,还是叫祭酒?这都不好办。
除了商业慈善这块,文化和政务俱乐部都是比较慢了。
强霖看看还有时间,就赶到恭王府旁边的辅仁大学,陈桓校长还在这里办公。
陈桓看到强霖,很是惊讶,不说你今天要走么?强霖说:“走前看看您,怎么还在学校当校长么?”
陈桓说:“新校长还在讨论中,我在接着干一段,反正有些东西也定不下来。”
强霖问了一些情况,也陷入思考。陈桓说的国子监、翰林、祭酒情况,强霖自己也只是一个感觉。他没有仔细进行逻辑推敲。现在看不是那么简单,进退都有道理。
陈桓说,自己的讨论召集的都是名家。大家也都是陷入进退两难,正在思考中。
强霖说:“这件事涉及到国子监的管理思路,也可能设计到宗教自由的问题,所以可以征求下老外们的意见。”
陈桓摇摇头说:“自己的教友们,还有一些外交官,传教士们,也都参与了讨论。但他们也很困惑,毕竟这是政务和教育问题,要考虑到中国人的思想环境。所以不仅仅是传教的问题。那么,他们就陷入思考,怎么引导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