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三零四章 为什么五族共和 (第1/3页)
三零四章 为什么五族共和 看到左娜还是疑惑蒙古的纷争,溥仪说:“你们愿意谈,随意吧,我听着。既然涉及到蒙古,婉容皇后更清楚。”
张恺荫是研究过西部的,这是他的强项。他展开共和大学里的世界地图:“我们把北亚洲都展开,就会看到在长城以北差不多所有区域,是在葛尔丹手里。那是在康熙皇帝30年前,是我们大清国的三藩叛乱时期。这时候我们大清的西边北边都是准格尔国。但我们汉人的历史书,把长城外都看成蛮夷之地。所以汉族学子儒生,越学习历史,越是封闭和呆板。其实长城外始终都有汉人。”
见溥仪、婉容都没有什么不满,张恺荫继续解释:“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那个时期北部亚洲就是三个演义,而我们汉人历史写的很简单,就是蛮夷内争,俄国寇边,所以我们的视野被人为地封闭了。其实,这个三国,与我们的三国差不多。就是三个强国之间的较量。从地域看,葛尔丹夹在清、俄之间。”
张恺荫继续分析:“三国之间,我们先看清国。康熙帝内有南方的三藩作乱,外有与俄国的雅克萨之战。没有机会应付葛尔丹的准格尔汗国,希望他能够守规矩。恰好这个时候,就发生了葛尔丹与大清北藩喀尔喀蒙古的争端。”
张恺荫的声音继续:“这是康熙20几年的事情,1688年左右。俄罗斯要东扩,大清要统一中原,蒙古要建设蒙、藏大一统的喇嘛佛教领地。所以三家互相折冲较量。这次战争有现代战争的意义,有宗教正统的争执的战争,有内蒙统一内部战争,还有俄国要扩大殖民地的战争的意味,不仅仅是游牧民族的地盘战争那么简单。”
张恺荫说完这段,坐下。不再继续下去了,看看大家的反应。
溥仪等人不置可否,都看向强霖。
强霖分析说:“恺荫可能还要说,葛尔丹利用沙俄,联合外国,挑战大清。康熙大帝也利用尼布楚诱惑住沙俄。沙俄始终不动,所以葛尔丹战败。”
张恺荫点头,大家都看向强霖,其实张恺荫说的很清楚了。
强霖摇摇头说:“我认为这场战争,康熙帝是犹豫的,否则不会被打到赤峰地区。就快到北京了,大清自己会不集结兵力么?”
溥仪问道:“你认为康熙帝在考虑什么呢?”
强霖说:“共和啊!就是左娜问的,他们蒙族怎么就没有共和呢?康熙帝一直在促使他们共和,就是要求他们尽快会盟。”
溥仪说:“蒙古和满族的共和形式,就是会盟。也就是契约,或者说是盟约。因为有大汗的威权,盟约很有约束力。”
强霖说:“是的。无论是童年的游戏,还是王爷们的盟约,共和的重要条件是权威的存在。权威的动摇,是蒙古无法共和的原因。”
强霖继续解惑:“喀尔喀外蒙,当时是三大**部落,只是给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