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四章 行动力增强 (第2/3页)
给我们整个大学的那些非基督徒们。所以,宗教学院要把大学看成你们的推广场地,而不是关在书院中自己培养弟子。”
赵院长说:“我们始终在做这件事。你是一个生在中国的人,应该知道那些在非基督徒师生中传教的效果。我认为不需要再浪费金钱了。我知道李荣芳前院长与您交涉过。这次强令庸的到访,让我感到燕大作为教会大学的羞愧。而我的宗教学院院长更是无法自圆其说。如果你不能公开宗教学院的经费,我将辞职返回东吴大学。”
司徒雷登无语。看来自己的理想,因为上面的压力,和内部的挑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雷振春校务委员插话说:“因为这次是突然的事件,我们只要请示一下议会,看看是否有这个需要。宗教学院的资金还是公开为好。有些事情是可以谈判的。”
司徒雷登说:“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想,我马上让财务部与您们讨论宗教学院的资金,你们自己也要去寻找资金。这些资金虽然是我用宗教学院募捐来的。但你们知道,我是给整个燕京大学弄来的。谈判看看,你们要发展到多大规模,就领多少。要给学校留下多一些。再发展,你们自己出去募捐。”
赵院长说:“这才是合作的态度。我们宗教学院就是要在中国培养信仰的中间力量!我会向强令庸申请给一些赞助,听说他们南方有慈善基金,看看是否有基督徒的事业。”
李荣芳老先生看他们争起来没有完,就说:“你们去华北议会申请吧。我去议会演讲,我从希伯来文的讲义中直接讲解,让他们感到圣经中语句的美妙。汉语翻译的意思,他们太费解了。”
对于议会这些人该讲些什么,大家也都没有概念。最后都同意李荣芳的建议。
这次争论,让司徒雷登做出了较大的让步,燕大的宗教学院总算为中国本土培养了更多的高级宗教学家。让张崧年的自然神教的自由派,得到了有效的牵制。
----------------------梁漱溟这时期在广州,这是一个真正的儒者。他琢磨很久也没有琢磨明白,怎么只能向外找阻挡,不能向内心寻求安宁。
儒家讲究的“慎独”,就是内心是信仰的根基。这个怎么就被弄成了相反呢?或许应该回到北方去了。
----------------------陈垣回来后召集国子监的翰林们开会。大家对这些西方哲学的传播讨论一番,结论是利大于弊。毕竟这些极端的推理,让大家能够认识到人的认识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