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章 河洛传统 (第2/3页)
“以后出身在此地的刘邦、刘备、朱元璋等淮北人士,就算作北方河洛文化圈。当然西晋开国的司马懿家族等人也是黄河中游的人士。因为他们出身在河南,家乡靠近黄河北岸。”
张静江琢磨一会儿说:“袁慰亭也是河南人,难道他非要当皇帝,也是受这个影响?不是说为了君主立宪,有个君主作为人间之主么。”
于右任说:“内心里面的事情是很顽固的。很难说,他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但是这里的文化是王侯封地为正宗。称王称霸为本业,拳头大的是爷。张爷,于爷,就是这个地方对我们的称呼。这与大清的称呼差不多。”
“孔子的文化,到秦末汉朝也被抛弃了。直到汉朝中期才被理学家们翻出来,但是也是绅士们在压力下的自保之术,不是普及的东西。”
张静江说:“那么普及的东西是什么呢?”
于右任说:“从陈胜、吴广、刘邦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尤其是三国演义,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与刘邦欣赏的秦始皇出巡的威风,说出‘大丈夫当如是’。”
“所以,普及的就是毛红党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皇帝明年到我家’。这是河洛文化圈子的精髓。”
张静江继续喝着,听着。于右任开始讲南北朝和‘五胡乱华’,到以后的隋唐演义和五代十国,再到宋元争霸和明清争霸,讲解了河洛文化圈子的英雄们。
他一直讲到李自成,商洛山的英雄。
张静江听了以后,就问:“我大致感觉,河洛文化,似乎是造反行,统治反而不行。他们维持不住王朝。”
于右任说:“在冷兵器时代,头脑简单,敢于比武斗狠,就能出人头地。所谓文人,基本上也是依附这个大王的一个产业。所谓谋士,现在你看看,杨永泰、杨度等人,就是典型的谋士。”
“武人加上谋士,就是河洛文化的全部形式。王侯将相,明年到我家,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你认为他们能治国么?他们还不如游牧民族的成吉思汗和皇太极。”
“人家的蒙古法典,是有宗教和封建意义的。中国就没有弄出过一个封建的体系,只有封,没有建!”
“中国从来都是封建领地造反;中央平叛。然后再被外族趁机入侵。就和我们的北伐战争一样,北伐以后是各地军阀的战争。直到一个更狠,更落后的强人出来。”
见张静江认同,于右任开始喝茶,转移到关中的辛亥革命英雄上来。
他说:“潼关在河洛文化的焦点上。附近地区的历史英雄无数,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沉淀。”
“西北的刀客,就是这种文化精神培育的。陕西东部的严飞龙,严继鹏,李虎臣,杨虎臣,豫西的‘架杆’,就是当家的,这些人都是我在西北靖**的兄弟。”
“当然直接指挥他们的是陕西的井勿幕、钱鼎;豫西是张钫、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