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〇章 粮食 (第2/3页)
霖平时总是用羊肉泡馍,很少这么干吃。但现在觉得这个馍味道不错,仔细地吃了起来。
看到这个南洋子弟,痛快地吃着西北的馍,秦伯卿不禁悲中从来。他虽然不会秦腔,但是会川剧!杨八郎回宋营的《禹门关》“八郎耍路”一段,他唱了起来:
“负屈含悲泪难忍,步步回头望宋营。钢肠九转暗思忖,天涯路远何处行。
催马我往燕山奔,怕帅父中计困禹门。。。”
他把杨八郎痛苦委屈,“含悲忍泪”出宋营,又“罢、罢‘、罢”回宋营的一段唱的是淋漓尽致。
众人觉得川剧与秦腔都是清唱高腔,发音相近,也都听得懂。
强霖也觉得这一段更能切合自己心意。杨八郎明知杨令公会陷入死地,但是担忧大宋陷入敌国,百姓遭殃,还是冒死回宋营。后来中毒镖而丧命,临死还推荐自己的亲兄弟继续帮助养父杨令公。
秦正树,伯卿,英俊潇洒,才高八斗,出身富家子弟。但生于这个乱世,良心难安,投身革命,吃尽苦头。
奋斗到三十多岁,牺牲了很多战友,但社会还是没有起色,也是心中悲苦。
他融入了杨八郎英俊小生的角色,慨然送死精神唱出了气概。
两个人惺惺相惜,唱腔高亢,却是让西域老妇人记住了这两个好人。
抒发完感情,强霖感觉都好了许多。
强霖说:“民间文化,太多的忠孝节义啊!赵匡胤杀呼延兄妹,大家并没有深究的意思;杨继业战略错误,只有杨八郎这个养子敢于抗争,最后还是尽孝而死。”
秦伯卿说:“这些文化害死人,有的是文人们编的,有的是乡间艺人自己整理的。川剧《思凡》还是有些革命意义。”
强霖说:“让这些人接受现代教育,实在不行,还是要革命戏剧下乡,但是哲学并不是这么直通通的宣教,要有宗教指引,又要理性分析。所以教育非得小心不可。我们缺少反传统的教师。留学生们也是生吞活剥,没有什么思考基础。”
秦伯卿说:“我和大钊先生亲如兄弟,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就经常跟我讲这些。我们的路还很长啊。”
强霖说:“我们先局部发展起来就好了。西北是民族的发源地,当然不仅仅是汉族的发源地,也是蒙、藏、回、维吾尔族等等的发源地。我们把这里教育好了,其他地区也可以参照。”
秦伯卿说:“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做大量的工作。回民都汉化了,藏民也有很多散兵游勇,或者说,亦匪亦民,藏族的宗教约束,对上其他民族,他们就不在乎了。”
强霖说:“强力推行还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公平的。我们不能因为汉族违法,就觉得可惜。遇到其他民族违法,就觉得该死。”
秦伯卿说:“我与藏族打交道也不多,我会去试试。你这次带着我,准备去做什么?”
强霖说:“刘郁芬勒索各族富户,引起了反弹。现在要他下台,必须有一个班子治理西北。我准备推荐你治理蒙藏回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