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〇五章 无为而治的理性 (第2/3页)
杨增新说:“无为而治,也是很强大的逻辑。胡适之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风花雪月的诗词懂一点,以为就懂得中国文化?老子的哲学,他连门都没入!”
强霖大笑说:“也不能这么说,其实他的科学信仰阻碍了他的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他的为人还是古典的,是仗义直言的文化。”
杨增新说:“这就是悖论。不见得他自己的生活有多少科学的内在,整天呼吁科学,就结果谈结果,能够说清楚什么?”
邓春膏是胡适之晚期一些的留美生。看两个人一起贬低科学,贬低大师兄们,他不禁有些不服气。
邓春膏说:“科学是研究态度,不是生活态度。”
杨增新说:“科学与玄学的人生论战,我也是能够看到的。丁文江这些人,追求科学的人生,不是生活态度?那你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邓春膏说:“生活态度自然。。。也是科学式的,比如锻炼身体。我整天研究的就是发挥自己的水平,做科学的事。”
杨增新说:“看看,就这样的理解,还是大学的教务长?一代不如一代了。你爹邓宗要是这个水平,我是不会让他毕业的,但是你们呢?还都是博士,硕士!硕士,真是敢说。硕果累累,博学之士。硕士怎么就低于博士,你给我说说?”
邓春膏说:“这都是翻译过来的,英文是没有什么多少之分的。类似我们中国的大学、中学、小学的叫法而已。年头肯定是博士时间长!”
杨增新说:“那你们翻译过来就叫三年研究生,五年研究生,大学生,太学生,再学生等等,不要用硕,博这些不知道自谦的话语。”
邓春膏无语,这有什么争议的?
杨增新认真地说到:“这些都是逻辑的起点,因明学,讲究的是名正。名不正,心则不正,这个人的后续的话语,言论,不能听。”
强霖岔开道:“留学生会补充西学宗教信仰知识,或者理性知识,是必然的。否则只是皮毛,难免误人子弟,也耽误自己的前途。”
杨增新说:“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被**蒙住了双眼,就是不去研究自己的心性。这跟中国的土匪有什么区别?能比祸乱西北的白朗匪军强多少?我就听说,白朗军中有革命党。但是白朗还是心向大清朝的!”
强霖说:“到此为止吧。白朗心向大清朝,也不是大清朝的什么光荣。这些新生的知识阶级,不心向大清,才是大清的责任。”
杨增新说:“算了。我不再提了。总之,中国必须恢复到原点。西北是中华的根本之地,祸乱中华,必然从西北地区所出。我看你消减西北的人口,淡化农耕,这是合乎天道的。”
强霖说:“是的。你要恢复西蒙地区的游牧性质,也是合乎西北地理环境的。”
杨增新说:“西北的稳定,还是要蒙、藏两族!回族不靠谱,汉族也不靠谱。回族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