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七章 院校教育矫正 (第3/3页)
胡筠说:“但是他们的内心自由呢?或者说,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自由地活着,不受别人干扰。他们不革命,也就是不打扰别人。但不能说他们就一定要守什么规矩!”
温应星说:“即使是美国,也是要守一定规矩的。”
胡筠说:“我说的是价值观的规矩,比如我们要告诉学生们自由的价值,妥协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守什么忠君爱国的规矩。”
温应星说:“你这是美国自由主义者那套,西点军校是美国自由主义反对的地方。”
胡筠说:“是的。我说的不革命,可不等于让学生回到前三期的士大夫立场。规矩和维持规矩。”
温应星说:“这是什么意思?”
胡筠说:“他们不能总是漂浮不做事,总是指点别人的错误,这个是必须的。但在一定情况下,反对给自己的约束,这是对的,谈不上革命。你不能把他们手脚捆起来,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自由但不革命了,而是有了干正事的乐趣。”
温应星说:“我还是想立下最基本的规矩,让他们少一些自由度。这个怎么衡量,我还要琢磨。”
胡筠说:“你最好能够给出规矩的理由,和实践的验证。否则就是乱子。”
温应星说:“可以。一个时期总是有一个时期的规矩。我认为这个时期还是要有一些规矩。”
旁边的胡筠老公说:“好了。你们谈的很清楚了。我认为在上帝的看顾下,你们都会做的好的。”
温应星不好意思再打扰孕妇,就告辞了。
胡筠问老公他的看法。
他说:“宗教是最大的规矩,所以你不要在意温校长有一些规矩。”
胡筠摇摇头,不再说话。
这些事情,需要动态的探索,谁也说不清楚的。但显然,西点军校,还有老三期陆军随营军官学校毕业生,也就是陆军大学,都是严格的规矩。
但是强令庸严格禁止设置额外规矩来约束个人利益。如果要设置,要有严格的内部“立法”程序。
强令庸的目的是防止军内肃反。
但是温应星自己一个人就能决定给大家立规矩?
也许自己也要成立一个研究部,建立一个大家都有好处的规矩?
温应星与国子监代表聊了一下。
国子监同意派出2个博士生,跟着他研究。课题就是这些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小学生,前后教育思想的对比。
进而还有研究一些有益的规矩,来矫正革命思维的滥用。
但在自由度方便,显然,温应星的士官校,与史迪威的烟台的参谋学院有了分歧。
这造成了军内两个派系,清华规矩派,烟台自由派。
后来形成了陆大三期元老派,与南洋英军参谋系的互相不满。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