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七章 还是要打 (第2/3页)
国的粮食、武器运输增加了。如果不是中国支付能力有问题,物资还会增加。打死英、法、俄国,不管是谁,德国都支持。
所谓世仇,不外乎是。
其他小国纷纷宣布重新讨论辛丑条约,并看住美国谈判的条款。这就是国际外交规则,大国先谈一个,各国再选择调整一下。不必每一个国家都谈,因为最后要利益平等,否则总是搞不定。美国在领头谈判的时候,也会征询这些小国的看法,否则小国自己谈出一个更为优惠的条款出来,大国面子怎么办
荷兰早就放弃了军事赔款,并把以前的,也都还给中国,用于农业技术等培训。不必参与这次的事件。
最不要脸的就是大国了。
苏联因为自己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时候,放弃了后续的庚子赔款,让中国大清不要参与。但是保留了一定时间内北满中东铁路附近的经营权。
英、法、日、美都装傻,总是与北洋政府玩来玩去的,这次被中华民政府将住了。
还想要海关,要赔款,那就拿命来换。
南京政府也成功地利用这次事件,拿到了垂涎已久的南方海关。财长暂时先把钱存起来,捂热了再说。
南京学生们又开始上街,闹着要收回租界。
胡汉民也配合着发表讲话,要求列强迅速地做出决定,要么战争,要么退出中国。
南方外交部。
部长王正廷,字儒堂,48岁。正在研究收回租界的问题,他收到了兼职北方外交部长的顾少川的电报,明确告知北方不会进一步收回租界,会把租界转给中立的条约国。保持辛丑条约主框架不变,只是取消第六条,以及因为第六条,设立的海关关税款项的质押权力。
王正廷王儒堂大怒,这个顾少川处处与自己做对。做事情总是拖泥带水,没有一点革命外交的意思。
怎么办单独收回租界么
他把问题报到政务院主持孔祥熙。
但是,孔祥熙孔庸之是赞同辛丑条约的。他是教会学校培养的留学生,当时义和团追的他晕头转向,仗着面孔是中国人,才躲开拳民追杀。那是重灾区山西啊逃得了一时,但没有八国联军,他迟早被义和团挖心剖肺给吃了。
但是让全体中国人掏军费,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自己的老师被杀了,你们得军费,那就是利用了老师的鲜血啊
北方愿意讨论清楚是很好的事情。
但你王正廷趁机收回租界干什么这不是搭顺风车,怕事情不够乱么
他汇报给正牌行政院长蒋中正,我不同意王正廷王儒堂,你们是奉化老乡,你自己看着办吧。
蒋中正找到王正廷说:“儒堂啊,你是我们奉化著名的文人啊,浙江大学最近缺少一个主持的总务,你去帮助一下。外长的事情,就让孔庸之做几天吧。他还有余力,你去休息一下。”
王正廷脸色红红地叹到:“介石啊我和顾少川的观点始终不一样啊我们是革命的,要强硬啊。你看陈友仁的外交,就是一个硬汉。”
蒋正中支吾一下说道:“外交实际上不需要硬汉。硬汉在军队里面呢外交需要坚定信仰的人,凯茜这次做的不错,我们就按照人家的步调吧。”
王正廷问:“为什么按照北方的外交格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