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五八五章 留学生二代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八五章 留学生二代群 (第2/3页)

这是普遍的文化心态。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但是他们是站着说话,我是在做。民国初期,我们庚子赔款的早期学生都已经回国了,形成了学界,或者叫文化界的新潮。这个学界的分裂,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彻底地分裂了。”

    强邻很少关心大陆的思想界历史事件,不怎么入脑。他问:“我比较关心的科学派别。”

    丁文江说:“我和胡适勉强算提倡科学的,但是后来政治观点分歧了。他提倡理性启蒙而不参政;我提倡军阀也有好人而辅助他们,参加各项有利科学的事业。”

    强邻说:“究竟分为几种观点呢?”

    丁文江说:“个人习惯,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官员和在野,混杂在一起,难得找到相似的阵线。”

    强邻说:“我们谈思想观点,不管个人习惯、政治立场,官员或者在野。”

    丁文江说:“就思想观点来分的话,无外乎中国文化主流派,梁启超、梅光迪、张君劢、梁漱溟等人;科学派,也就是我和翁文灏、李四光、胡适、蒋百里等,还有沉浸于自然科学里面不说话的人,比如叶企孙、梁希、周仁等自然科学家;还有就是超脱派,讲究劳苦大众的文化,不分中外文化,就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

    强邻说:“争论的很激烈么?”

    丁文江说:“首先是五四之后的新旧文学之争,然后是科学之争,最后是民主和独裁的关系之争。也就是说,白话新文学,科学,民主这三个主题,始终在争论!最后大家扯上了现实政治情况,就有了“好政府主义”,还有不妥协主义。”

    强邻说:“就是留学生界么?”

    丁文江说:“我们早期留学生那时候都已经快40岁了!老派的留日学生,就更老了,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也参与了,但是他们影响力不行。李大钊跟胡适说,我们这些留学生新人,像少女,大家争相迎娶。最后以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胡适、李大钊和我等人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就表明了留学生体系**成人了。思想界为这些人主导。”

    强邻问到:“还有哪些人签字?”

    丁文江知道强邻的失忆,也不在意了,让黄汲清找出黄经常看的《努力》周刊,民国11年5月14日第二期(1922年),递给强邻查阅。

    强邻看到果然在首先刊登就是这篇文章,签字人顺序是:

    ------------提议人:蔡元培(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王宠惠(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罗文干(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汤尔和(医学博士);

    陶知行(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王伯秋(国立东南大学政法经济科主任);

    梁漱溟(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李大钊(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陶孟和(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朱经农(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张慰慈(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高一涵(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徐宝璜(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王征(美国新银行团秘书);

    丁文江(前地质调查所所长);

    胡适(国立北京大学教务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