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八章 介入西南核心 (第2/3页)
同,所谓蛮越,大概不属于儒家体系,其实民间都不是儒家体系。儒家体系是在士大夫层面。
水凌一直陪伴在身边,她还是关心药材的问题。这里也是中药的重要产地。
这时候她问到:“是否有畲家,你们怎么区别这些不同的部落?”
黄汲清说:“这里的山民很难说谁是土著,都是外来的。他们自己也已经说不清自己的来源了,大致按照语言关系,宗教关系大致区分。畲家主要在潮汕到吴越,岭南其他地方不知道了。但是瑶家也有蓝姓,可能也是你们的近支,瑶家、畲家不过是根据地方取名,不是血缘。我认为瑶家、苗家、畲家有可能是亲戚,同源。只是地方不同,语言也分叉了。”
强邻问:“他们与汉族有血缘么?”
黄汲清有些无奈地说:“汉族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种族,早就混合了,所以我不认为这些部落是一个单独的民族,本身就可能是黄河流域的汉人流亡到山里的。而留在黄河边的,估计早与契丹、渤海、蒙古国的民族杂居了,现在契丹、渤海人都哪里去了?你仔细想想,你说谁是汉人?”
强邻笑到:“按照你那么说,畲家还是传承了古代汉人更多些,所以我倒是汉人血统更为纯正?”
黄汲清说:“嗯,我的研究结论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这只是一个总的估计。但是从文化上看,所谓程朱理学为主体的儒学,倒是北方掌握的多一些。所以,从这个文化上看,汉族应该是北方。就是黄河和长江流域。”
强邻说:“那就应该叫儒族,不要叫汉族了。”
黄汲清说:“老外有这个意思,我们自己不晓得而已。他们喊我们汉人,大概就是指儒家人;我们自己叫汉人,大概想的是大汉朝的风光。”
水凌介入到:“令庸参与这里更容易么?”
黄汲清说:“只是大家知道不是外人而已,不像汉人到这里,他们总是客客气气的当外人。但是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他们就是内部人的阶级斗争。”
强邻说:“我倒是觉得瑶家、苗家更为接近,他们直爽,不饶恕,在海南的山里我跟他们很合得来。”
黄汲清摇头说:“难道你赞同他们世代冤仇的体系?”
强邻说:“当然。一时胜负只是家族当时的情况。弱势群体没有公正的法律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