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〇七章 绥靖东喀尔喀 (第2/3页)
33军团,打剩下一个军团的样子,损失2万人。他们在原地清理战场,重新布防。
后来的坦克装甲集团和孙连仲集团军超越过去,继续向库伦突击。
孙集团9万人武力威胁库伦!董朗红20军团并佟麟阁师武力威胁肯特山(狼居胥山)!
中俄进一步对峙。
张自忠整编师,满编制2万1千人,加上搜索队骑兵旅剩下的一个营,剩下不到3千人,损失1万2千人。没有他们拖住苏军增援部队,31军团,33军团不一定顶得住,等到坦克军团过河。
一直在战线右侧的20军团向北,后面配属佟麟阁师,共计4万多人,直接插向北方鄂嫩河,迂回库伦。
后勤兵团损失工兵旅一个,渡江船工等等近万人。
空军损失飞机200多架。
战损6万人,旅长以上损失20多人,营长、连长、排长损失近千人,大部分是黄埔系,还有清华学校受训毕业的学生。装备兵器损失无数。战损比1:0.8,这是不错的进攻战役,有了空军全力助战,和坦克军的锐利冲锋。
严重兵团本部现在能战兵力不到5万人,这还是补充了不少于1万人之后,不到6万人的总部,作为预备队,留在了达斡朵儿基地,绥靖地方。
后方还要派出增援部队,至少要考虑绥靖地方的部队啊!蒙古牧民的游击队也是很厉害的。现在红军只能保住自己交通线的治安。
好在19军团从阿尔山出发,一路就是与蒙古红军游击队作战,已经沿着克鲁伦河,进驻中游,离自己这里不远了。
------
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的是大右翼,即整个北线进攻战线的右翼东兵团。
他们也有10万人,现在总指挥是李雁宾李云鹘(音:骨)。
指挥的是几个西南西北地方军:
胡若愚胡子嘉,37岁,滇军出身的国民革命军39军军长,3师10团,2万人。
张汝骥,以字行,36岁,滇军出身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六师师长,1万人。
两个人是反抗龙云不成,与龙云签署板桥协议,由龙云治滇,两人出云南北伐。
后世这两个再次反对龙云,用的口号是“汉人治滇”,结果本地人很反感,他们两个张汝骥被俘之后被枪毙,胡若愚逃出。
现在他们由于杨虎臣的教训,没有再与龙云争云南,自己带兵投奔国民政府。
现在这两个滇军是主力。
还有方振武方叔平,46岁,所部的国民革命军34军3师4万人,从张宗昌鲁军和西北军分裂出来。
邓瑜邓宝珊,37岁,出身为大清新军驻新疆伊犁部队杨缵绪部。后来参加陕军的辛亥革命。现在所部为陕军出身的国民革命军第七独立师1万人。他曾经与杨虎臣是同僚。
方振武和邓瑜都是学生投军,现在也都是偏军。
辛苦的山地清剿战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