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项目 (第2/3页)
如果搞大养殖,这个,嘿嘿,吃啥!”
梁浩敏笑道:“二尕哥,邓书记提到的这几个项目,都不需要太多精饲料,更多需要山上的山野菜,比方说有些可以充当饥荒食粮的,都是那些动物最好的口粮,甚至那些嫩竹叶、嫩树叶,都是很好的饲料,很少和老百姓争口粮!”
“还有这好事。”杨二尕噌的站起來,眼睛里发着贼光,一个劲搓双手,在几个人身边走來走去,“要是这样,那那砸锅卖铁也要养!”
娄美芬忍住笑:“杨主任,您还是坐下來,可别出溜山下去!”
身为淮阳农大毕业生,梁浩敏在很多专业知识的看法远比邓副书记专业,恰恰是这种专业,才会更多专注于困难、禁忌、后果和失败。
这也是大学生的通病,一部份大学生行事勇猛直前,一部份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做事瞻前顾后,或者说,有些人学得越多反而越发的束手缚脚,古人就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因为秀才思前想后,犹犹豫豫,而又缺乏实际行动的胆量与行动力,很多当代大学生并沒有改变这种通病,很多人好高骛远,很难接受村官的命运。
也怨不得梁浩敏和那些大学生村官,古城县的山区,要钱沒钱,想要搞种植业,首先要耐贮存耐运输,否则那些优良品种绝对会烂掉。
想要搞养殖业,沒钱也就罢了,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张罗到万八千的,可是沒有粮食,拿什么去供养,古城县的山村,粮食金贵得很,沒有几户人家敢用粮食喂养家畜。
每年春夏两次青黄不接,不要说贫困户,就连很多温饱家庭,也要为粮食犯愁,如此的条件,怎么可能培养出养殖大户,不要说养殖大户,连小型的养殖户都很难维持,充其量也就是养养年猪,和家鸡,柴狗这边很少的,养不起。
邓华沒有在意杨二尕的搞怪,他对特种养殖业的兴趣彻底被激发:“小梁,好好做一份策划案,回头我们去省城,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