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4) (第3/3页)
经显出老态,变得缓慢而踟蹰,呼吸也短促了。
好了,该上路了。
伊芙琳离开咖啡馆的橱窗,走向隔壁的面食铺,铺子门楣上有个招牌:“糕点甜食店”。等轮到她时她买了满满一盒新鲜果仁点心,又用礼笺包扎起来。
走出小铺,她一手拿着钱包,一手提着点心盒,慢慢地穿过大街,去买当天的《柏林晨邮报》。发现该报已经售完,便要了一张她平常很少阅读的小型张Bz——《柏林日报》,在汽车站遮阳板下寻个位置,等待二十九路车到来。
上了车,她便开始浏览《柏林日报》。头条消息及其照片报道说:美国总统又给西柏林调来了新的核弹头导弹,目标对准苏联。这使他感到快慰,因为,与美国人相比她更恨俄国佬。随着汽车的行进,伊芙琳随意向后翻阅起来。一个较小的标题引起她的注意,下面的电头写着伦敦专电:
.
一家英国出版社——瑞安-马克斯威尔公司——昨天宣布:牛津大学哈里逊爵士和他女儿埃米莉合著的希特勒的传记《希特勒传》一书,久为读者所关注,其出版计划已有进展。哈里逊博士在柏林汽车交通事故中不幸去世,当时,这部未竟之作的前途似乎成了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埃米莉已与我社约定,她将单枪匹马独自完成这部著作。
.
伊芙琳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又往下面看,但失去了继续领略其他新闻的耐心,她折起小报,塞进她的小提包。
她在喧嚣的库达姆大街下了车,然后慢慢拐到克奈泽贝克斯街,穿过几个街区,来到住着她最贴心的亲戚的一座六层公寓前。在三层楼上一个现代化的大套间里安居着伊芙琳心爱的克拉拉?菲比希,她是几家广告公司的自由撰稿画家,她丈夫弗兰茨?菲比希虽在妻子面前有点低三下四的,却是一名聪颖体面的高中历史教员。克拉拉的母亲莱斯尔与菲比希夫妇住在一块儿,她是个病弱之人,经常坐在轮椅里面。莱斯尔是伊芙琳走运时的女佣人,也是她的远房表姊妹。莱斯尔为了感谢女儿和女婿对自己的关怀,特意为他俩购置了这套昂贵的房间。
通常想起每周一次到这家的访问和与这家人饮茶聊天的情景,伊芙琳总是很兴奋——当然,这是个远房亲戚的家,但它是世界留给她的唯一的一个家——可是,今早坐的这一路车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和挫伤了她的情绪。等走到公寓门前的时候,她的脑子已经变成一堆乱麻。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