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君臣论事 (第2/3页)
为魏王李泰最大的后盾,两人早已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就连那白庆林的罪状都是他派人搜集的。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的心中升起一抹火气。早在弹劾白庆林之前,他就已经劝过李泰要息事宁人了。
只是李泰此人,虽然聪明,手段也够凌厉,可心性太过高傲,尤其是关系到了女人,李泰更加的不淡定了,势要将那白庆林拉下马才行。所以便引发了这么一场战事。
“不满?他有何不满的!朕念他当年从龙有功,升他做洛阳知府,可有怠慢了他?他竟然不知感恩,不仅鱼肉百姓,还私自豢养家兵。朕怎能不办他。”李世民怒了,勃然大怒,一把将手中的紫玉杯摔个细碎。
“皇上息怒。”
二人急忙附和道,不过此刻房玄龄的目光,却看向了长孙无忌身上,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笑意。
他与长孙无忌一样,同是投靠了魏王,等于说是一派的,只是他们所属的世家不同,长孙无忌是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言人,而房玄龄则是属于山东士族一脉,虽然二人都是选择扶持李泰,但根本的利益核心,却是相反的。
精明如房玄龄,怎会不知道这其中都是长孙无忌搞的鬼,只是二人目前的利益相同,也不好多说什么,心中却是对魏王李泰生出了一丝不满。
同样是辅佐你,同样是朝廷重臣,为何这件事只和长孙无忌说,而且还闹出了如此难以收场的局面。
“那房相,无忌,你们说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朕刚刚收到玉门关守将副果毅都尉周山的八百里加急,守将张裕言战死,玉门关所剩兵力不足两千,而东突厥那边足足有两万之众,而且最多五天,突厥人的兵力就会集结完毕,到时候就是几十万的突厥大军南下了!山海关最多守不过两天。”李世民眉头紧锁。
三人心中都清楚,山海关被破后是什么局面,然而奈何,如今已是定局,更让人担忧的是洛阳那边,还有一个已经叛变了的白庆林,正蓄势待发。
“陛下,若实在不行,就只有让山西都护府,平辽王薛仁贵,派兵支援了。”长孙无忌思忖过后,皱着眉头说到。
“不可,薛仁贵刚刚入驻山西,所辖旧部不过两万,而且还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