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营销的高度 三 (第2/3页)
七人挑担于陆家堡集市摆摊,布置展台八个。展出神佛陶雕八款,一共四套,孩童陶雕二十八款,一共十六套。乡人争相围睹,更有外乡外县慕名而来观看者,盛况空前。观者对同一款人物,不论多少,均是一样的技艺叹服不已。傍晚时分收摊,携脚夫复又挑担归去,依然是一件不卖。
同日,康轴与燕归楼掌柜协商,租用一楼大堂,贴墙两面布置展台十六副,展出大小各款陶雕四十套。来者均惊叹展出陶雕技艺精湛、场面恢宏,慕名观看者络绎不绝。二楼雅间有官宦富豪子弟者邀康轴入席饮宴,觥筹交错直至傍晚,同席十三人全军覆没,康轴得胜而归。然坐马车途中呕吐三次,回到家中已是醉倒,至翌日中午方醒。
在这个日子过得很慢,车马邮件更慢,一辈子只够时间爱一个人,娶一个妻子——同时纳十几房妾侍的年代,康轴的玩法是很刺激大众眼球的。短短半个月,一连三次,一次比一次隆重,一次比一次场面壮观的展出,让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很多人已经成了康轴陶雕的死忠粉,每次展出必到,流连忘返。对这些陶雕早已是心痒难耐,以不能据为己有为憾。特别是不少闺中女子,看了康轴的“磨喝乐”后顿成迷妹,死缠烂打要自家爹爹设法觅得一两件。在今年七夕佳节能得到一套“泥人康”出品的“磨喝乐”成为无数少女心中的痴念。
不要小看“磨喝乐”在北宋的风靡程度,“磨喝乐”是梵文音译,原为梵文“摩睺罗”的讹音。摩睺罗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宋朝的寻常百姓、富豪巨室乃至皇家之中,都有“磨喝乐”的忠实粉丝,“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地位相当于后世的芭比娃娃。流风所至,宋朝孩子很喜欢模仿“磨喝乐”的造型:“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睺罗之状。此东都(汴梁)流传,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