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9章 勤劳耕作 (第2/3页)
峰直接走进灶屋,照看熬煮猪食的大灶,不时的添添柴禾,看着大锅里猪食的生熟状况。
在农村,种地的家家户户,都要养三五头肥猪,最少的也要养两头,一方面这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渠道,另一方面是处理日常生活的泔水。
余武峰家里修建了两个猪圈,养了六头猪,现在已经是半大的猪了,每头差不多**十斤。
养猪,春夏主食是牛皮菜,狗肠子草之类,秋冬主食则是红苕藤蔓和红苕等之类。
这个季节,牛皮菜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养猪的主食,主要靠冬季剩下的红苕,其实也剩的不多,还有就是割田边生长茂盛的狗肠子草,煮熟之后,伴着饲料喂食,另外就是要去田间地头,割一些生猪草当零嘴喂食。
大锅里的水,周边翻滚着,咕咕的冒着气泡,剁碎的狗肠子草原本冒尖的堆在大锅里,随着加热煮熟的程度,逐渐缩水降低高度,其间翻了一次锅,将上面生的翻到锅底,这样能尽快将所有的都彻底煮熟。
半生不熟的猪草,生猪吃了,容易生病拉肚子,这是最麻烦的事情,所以猪食都必须煮熟煮透。
又煮了二十分钟,八成熟的时候,母亲从储物室里,用小铁盆装来大半盆的玉米粉。
余武峰读书的时候,就煮过猪食,做这些事情,自然不在话下,接过玉米粉,现在锅里撒上一层,然后用锅铲将玉米粉拌进猪食里,如此反复几次,将所有的玉米粉全部都均匀的拌进了狗肠子草的猪食里,这才停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的生活,逐步改善,早已经不是那些荒年的岁月,还忍饥挨饿的没有粮食吃,人们还以红苕、玉米这些粗粮为主食。
如今,在农村,玉米主要打碎之后,拌进猪食里,每顿都掺杂一些,又混合着养猪的饲料,催生肥猪的成长。
这样一来,能让生猪尽快出栏,产生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
养生猪,卖钱,这是农村人经济来源的大头。
煮完猪食,没一会,母亲那边也将早饭做好了。
余武峰帮着收拾完,准备上楼叫父亲吃饭,母亲连忙阻止,说别去楼上了,父亲在外面菜地里,剪红苕藤呢,去院门口喊一下就行了。
昨晚下了一阵雨,地里的土都湿透了,适合种下红苕,一大早,父亲就拿着剪刀去菜地边,剪红苕藤苗,赶在太阳出来前,能种多少种多少。
要不然,等到太阳一晒,土地一干,又种不下红苕了,要是红苕减产的话,没有多少喂猪的主食,就得少养猪,这样一来,一年到头,农村人哪里还挣得了多少钱。
余武峰能够体会父母的辛劳,当初上学的学费,都主要靠养猪换来的收入,这么多年过去了,养好生猪的重要性,依然没有改变,二丫要上学所需要的费用,比以前上学还更多些,所以养猪作为农村人的副业,一直没有放下。
其实,余武峰当兵十年的工资津贴,都打在家庭卡上,父母估计舍不得拿来用,一心给儿子留着,存着,等以后娶媳妇用,都说现在娶媳妇,少不了要买车买房什么的。
这些年,父母生活还是过得简单朴实,勤勤恳恳的种着家里分配的土地。
父亲才出院没几天,手上的伤都还没有好彻底,就又下地干活,一大早就去剪红苕藤,这让余武峰心里莫名的非常难受。
父亲佝偻着身体,在菜地里一根一根的剪着红苕藤,旁边的大稀背兜里,已经装了一大半,能种一亩玉米地的量,红苕藤的叶子上,还粘着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