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一六七章 守之而战 (第1/3页)
第一六七章 守之而战 手机阅读
第一六七章 守之而战
李力的推断千真万确,负面人并不关心大型金字塔型和围绕秦皇陵的种种质疑,它们也不盯着一个所谓的不死之药而拼死追寻。 ..
它们急需的是一个宏观的没有实体的威慑天下,一统天下的独门绝技。
但是,它们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在地宫深眠,也飘渺在地宫窄狭的幽暗的时空内。
可是曹沛却在陵园工作人员的相互交流之下,提出了一个关于地宫青铜剑的研究。他将这个命题讲给李力听,李力觉得很有趣,就顺手开始进行了研究。
而周传教授却提出了一个重大质疑的命题;秦皇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
李力觉得更有趣了,周传教授肯定有他独特的见地,而曹沛论剑也独具匠心。
曹沛就说起远古时期的神剑之事。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人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
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涌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校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涌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滑稽。
李力给曹沛这样解释说:“曹博士,前面你讲过的越王勾践的那把剑,确实是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这点科学验证非常正确。但是你提到了那个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八个棱面的19把青铜剑,同样是这种几千年以前的古代的高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