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0四章 昆仑释义 (第2/3页)
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
看我中华第一神山, 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从东向西绵亘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尔,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昆仑山宽度变化相当大,很少超过201公里(125哩)。在西部边际,该山形成中国西部西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一个内亚壁垒。北部支脉阿尔金山继续延伸这一山脉组合。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仑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昆仑山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名山。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有的书籍还说它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摇篮,因此昆仑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视为了不起的大山,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后来通过与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带发现了玉石。皇帝根据古代的图书,错误地认为黄河发源于美玉产地昆仑山北麓,于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昆仑山。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补充:更早的说法是张道陵《老子想尔注》中讲的“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即“道”之下宇宙最高统治者太上老君的居住地。而以后出现的“玉帝”“西王母”等都是后人附会的)。
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昆仑山中发现了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这片岩溶东起莫诺马哈雪峰,西止阿奇格库勒湖,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岩溶地带山势峥嵘,形态多奇,有的石峰像祭天神坛,有的似群象、苍龙、卧虎,还有的溶沟形如甬道、走廊、长亭。其景色大可与云南石林、广西岩溶媲美。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那么具体位置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是在青藏高原的山脉,如昆仑山(现在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冈底斯山、喀拉昆仑山等种种说法,青藏高原的山脉问题是平均海拔500-6000米,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终年有不化的高原冻土层,既然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去作作考察还可以,要让几万人的部落住在上面,又没法发展农业,不饿死才怪呢,而且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藏民对没有人类活动的雪山充满敬畏和崇拜,认为有神,然而汉人不是这样子,汉人只有对有平民百姓经常去活动的山才会充满崇拜,才会认为其有神,象五岳,人们都认为其有神,但黄山虽然景色比五岳漂亮,海拔也更高,但人们并不认为其有神,原因就在于黄山在古代除了爱游玩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很少人去攀爬,便不被认为有神,也就是说汉人首先认为可以亲近才有可能崇拜,不可以亲近,人迹罕至的地方是不被崇拜的,汉人的文化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互动文化,我有与神互动亲近的机会,我才有可能信仰他。因此,海拔很高的山不可能成为汉人心中的圣山的。因此,寻找昆仑山必须不能太高,至今还有大量的人类活动,才能可能是真正的昆仑山。当然也不能是小山丘,小山丘很容易就登上去了,也引不起崇拜之情。昆仑山指的就是秦岭!下面开始分析:
《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昆仑山指的就是秦岭!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西海:指的是山西西南部,古时那里有大泽。北京有后海、北海、中南海,陕甘川人把湖泊称为海子,可见湖泊就是海。流沙就是渭河,渭河色黄,水中有泥沙,故称流沙。赤水指的是流入湖北丹江口的丹江,汉水的支流。黑水就是汉水,禹贡说:“黑水西河惟雍州”,又说“华阳黑水惟梁州”,则知,黑水为雍州和梁州的界河,那必是汉水无疑,因为雍州和梁州的分界就是汉水,汉水上源至今流经张家河镇的一段有黑河之名,黑水西河惟雍州--说的是汉水和黄河(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黄河为西河)间为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说的是四川(四川古称华阳国)到汉水为梁州。《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说洋水、黑水出昆仑山西北隅---洋水就是漾水,即甘肃天水地区徽县境内的永宁河。该水发源于天水县境的齐寿山,齐寿山正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璠冢山。该山西边发源西汉水(黑水);东边发漾水。漾水经徽县南流至今陕西略阳西北与西汉水合,入嘉陵江。西汉水、漾水今是入四川嘉陵江,但在西汉乃至更早此水在阳平关附近是东流入汉中,汇入汉江,古河道至今尚在,但已干涸。
《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丹江发源于秦岭东南,(在长江安徽段)折向东北。“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黄河位于秦岭东北方,在秦岭北面运行一段后,从渤海西南方进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分一条水流流向西后转向北,在碣石入海,碣石即曹操所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竦。…”之碣石也
《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