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一五章 古籍寻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五章 古籍寻道 (第2/3页)

留空间。

    李力布朗回来后,办公桌上堆积了很多的岩画拓片。

    李力对队长蓝洋说:“斯宾塞把我们国家的古籍攥得还比我们自己人都紧啊!”

    蓝洋说:“咱们也要研究这些古籍,里面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值得研究啊!”

    李力说:“那就阅览一番,也有点石成金之功!”

    李力又走进资料室,那里的佩兰在忙碌得一塌糊涂,她在搜集和关注缺失或者失传的一些重要古籍。

    《太平御览》属于综合性类书。这部书为一千卷,分五十五部,托《周易.系碎》所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示包罗万象之意。书中抄引上自古代、下至隋唐五代的经史百家之言,按时代先后排列,先列书名,次录原文,仅引用书籍就达千余种,其中有汉人传记一百种,地方志二百种,其门类繁多,广征博引,在类书中堪称“空前”,所以被誉为“类书之冠”。更由于《御览》中所引录之书,十之**已经失传,所以学术价值极高,历来倍受人们珍视。

    保存资料,类书在编纂过程中,大多直接采录原始文献。由于兵火水灾等因素,一些图书因此失传。由于类书中保存了有关资料,通过辑录佚文,往往能再现图书内容。如《太平广记》中引用古书达500多种,多数已失传,许多珍贵资料正是由于《太平广记》的引用而得以保存。由于在流传和翻刻中容易形成讹误,利用类书中保留的原始文献,也有助于校勘异文。如鲁迅曾用《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校勘《稽康集》。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人编纂的《艺文类聚》。样页,该书一百卷,引用古籍1400余种,其中征引的大多数书籍已经失传。

    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人编纂的《永乐大典》,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总字数达3.7亿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但由于该书浩繁宏大,只抄录了一个副本,未刊印。正本已于明代末年下落不明,副本被八国联军抢掠焚毁,只剩残本730卷。后又陆续征集到67卷。中华书局曾先后影印出版。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代陈梦雷、蒋廷锡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正文一万卷、目录四十卷,约1.6亿字。

    道光以后,《永乐大典》被束之高阁,蛛网尘封,无人问津,引发一些翰林院官员觊觎偷盗之心,其时《永乐大典》的亡佚速度惊人。至光绪元年(1875年)清理《永乐大典》时,发现仅存5余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更只剩下8余册。

    咸丰十年(186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被焚,《永乐大典》也难逃劫难。尤以英军抢掠最多,作为战利品运回本国。后来黄遵宪出使英法时,友人赠诗中就有“愿君勤搜访,寄我采遗目”的句子,对他到域外搜求《永乐大典》回国寄以厚望。

    光绪二十六年(19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位于东交民巷内的翰林院成为战场。兵燹之余,《永乐大典》散落于瓦砾废墟之中,有的被侵略者用来垫马槽。幸存的或被侵略者作为战利品劫掠而走,或被国内一些懂得此书价值的翻检拾走。至此,《永乐大典》散失殆尽。

    到宣统元年(199年)筹建京师图书馆时,竟然只剩下64册了。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公私所藏《永乐大典》仅8余卷,4册左右。国家图书馆现存的《永乐大典》是从1912年开始陆续收藏的,目前拥有221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册),居世界各处收藏之首。(明亡之际。南京的原本毁于兵燹。

    正本也早已亡佚,其中有许多未解之谜。有的学者认为,正本也在明清更迭时期被毁,但史籍对此并没有明确记载。也有的学者认为,清初时将正副本分别移存于乾清宫和翰林院。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正本被全部烧光。

    可是乾隆年间《四库全书》开馆时,需要从《永乐大典》辑录资料,当时在宫内找遍,也没发现正本踪迹。可见正本在乾隆时已亡佚,但究竟佚于何时,或被毁于何处,也无史料证明。近年还有的学者提出,正本被明成祖用于殉葬,被埋藏于北京昌平明长陵地宫内,这作为一种假说,更无法得到证实。

    硕果仅存的副本屡遭厄难。清初将副本移藏翰林院时,已发现缺二千四百二十二卷,至光绪元年(一八七五)。清点副本,已不到五千册,竟丢失大半。副本收藏于翰林院后,一些贪婪的官员千方百计偷窃。据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中记载:"其盗书之法,早间入院,带一包袱,包一棉马褂,约如《永乐大典》两本大小,晚间出院,将马褂穿在身上,偷《永乐大典》两本,包于包袱内,如早间带来样式。"(转引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年版)经年累月的长期偷盗,致使副本大量丢失。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毁坏和掠夺,更使副本遭受灭顶之灾。咸丰十年(一八六○),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劫掠一些副本,据传英国人掠得最多。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坐落在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沦为战场,一时炮火纷飞,存在翰林院的副本大部分被侵略军焚毁,其余部分被侵略军抢掠或毁坏。有的洋兵用副本书册堆成工事,随地乱掷,恣意损毁。激战过后,毗邻翰林院的英国使馆中一个叫翟理斯的官员,在余烬未熄的翰林院里寻觅,拾得一些副本,他特意把其中卷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五这一册作为战利品收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