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三十章 天下全舆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十章 天下全舆三 (第2/3页)

的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地理观念,即使中国古代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理论水平,要想绘制出像《天下全舆总图》这样的地图,还需要一种特别的绘图技术手段,这就是地图投影术。

    刘钢通过研究认为,裴秀的制图六体里就包含了投影制图的方法。在制图六体中,后三项分别是准望、方邪和迂直。这其中,方邪这两个字引起了刘刚的格外关注。

    刘钢说,《九章算术》中有一道提到关于邪田的题。仔细研究,邪田实际上指的是梯形。所以方、邪是指把方的形状改成梯形的形状。迂直就是直线和曲线之间进行转换。仔细分析,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梯形投影。

    今天,关于对裴秀的制图六体的解读,学界始终没有统一的定论,尽管如此,龚缨晏教授还是不赞同刘刚的看法,他认为,刘刚对投影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

    专家们说,投影必须有一个轴,看从哪个方向投过来的。比如一个桔子,从上面投下来跟横轴投到纸上的图形是不一样的。制图六体里面,没有出现这个概念,所以不成立。它跟投影不一样,是一个测量的方法,这是两个概念。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刘刚在中国古代地图中寻找着用梯形投影法绘制的地图。终于,一张绘制于清代的地图进入了他的视野。

    刘钢说,这幅地图的名称是《坤舆图》。绘图年代是乾隆丁未,也就是1787年。从这幅图中看到,它以北京为本初子午线。越往西,斜方就越来越斜。可以看出,越到旁边时斜度越大,他是想在平面地图中,反应出地表弯曲的实际地理现象。整个制图六体里,都是在描述梯形投影法。特别是后面三种,高下、方邪、迂直,都是在解决梯形投影的问题。

    自从《天下全舆总图》出现在公众视野以来,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对这张地图真假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摆在刘刚和学者们的面前,那就是,明代的中国人,对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了解。

    按照传统的观点,在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之前,我们的祖先是不太了解这个世界的。但是,在这张地图里,刘刚发现了一个疑点,在《坤舆万国全图》的南美洲巴西部分,利玛窦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伯西儿,此古苏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巴西的古名叫作苏木,利玛窦写道,伯西儿,即中国所谓苏木也。既然中国人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南美洲的存在,又怎么会有古称苏木这句话呢?

    在古籍中,刘刚又有了新的发现,早在唐代,中国人就似乎已经到达了北极地区。

    刘钢说,有一个记载,中国人到北部一个地区。这个地区日间时间非常长。日落的时间非常短。短到什么程度呢?太阳落山时,把羊肉放到锅里煮,羊肉还没熟,太阳就出来了。这是一种极地的现象。

    元代,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个特殊时期,辽阔的疆域和发达的贸易往来,使得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变得丰富起来,《元史地理志》中记载,一位来自西域的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曾经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