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七章 骑着九铃马的人 (第1/3页)
我和田采青本来是想找个小镇,住客栈的。但是青海湖周围,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一个小镇。
饥渴难奈,我们看到了一个小村子,我们朝村口亮着灯的一家人走去。
村子很小,大约有五六户人家。
我们跟女主妇说明来意,女主人能大概听懂汉语,说起汉语却只能说几个词,支支吾吾。
我说:“我们在这住一晚,睡地上就可以,你看要给你多少银子?”
女主妇大概五十几岁,脸上皮肤粗糙,带着特有的高原红。她连连摆手,意思大概是不要钱。
我们坐下,一边闲聊一边看女主妇用很大的铁炉子烧水,水烧开就做成酥油茶。
村子距镇上远,附近也没有树木,用的是牛粪便晒干烧火。牛只吃青草,喝青海湖里的水,拉出的牛粪也丝豪没有味道。
水烧开,女主妇给我们一人一杯酥油茶。我和田采青都是第一次喝,觉得很新鲜。酥油茶土黄色,很浓,有一股膻气味。入口倒是很滑,微微带点咸味。
我跟田采青讲在布达拉派学艺,烩面大师利用我们练功的树赚钱,小红被烩面欺负,讲夏语冰的抠门。田采青被逗得哈哈大笑。
田采青给我讲江南的风土人情,一连数月的雨季,采茶的女子,采莲的乌篷船,让我很向往,因为我生在北方,少年就来到了布达拉派,看到的又是西北的风景。所以觉得田采青所讲的非常特别。一边听,一边不知不觉又喝了几杯酥油茶。
这时,“吱”的一声,门推开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露出头来。
少年跟主妇说了一句话,是藏语,我们听不懂。看上去他是主妇的儿子。
少年跟我们打招呼,说:“原来已经有客人在了。”
他的汉语还不错。
门外响起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随风飘了很远。
少年说:“两位坐着,我先去接贵客。”说完他朝门外走去。
我们向门外看去,远远的一匹枣红马,高大威武,比一般的马要大出半个。它身上没有一点杂色和杂毛,鬃毛像梳过一样油亮。
马上坐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剑眉星目,蓄了络腮的胡子,显得很威武。他穿一件黄色袍子,手里提了一柄长刀。刀比江湖上常见的刀长了两倍多,看上去也很重。
马的脖子上,系了九个金铃!
我以前听沈小超说过,一般有六颗金铃的人,已经是当世高手。世上能有九颗金铃的人,很少。我问他有多少,他说全天下不会超过六个。
六个!他才十八九岁。
整个布达拉派,没有一个。
藏族少年殷勤地去给黄衣少年牵马。
黄衣少年见了我们,浅浅一笑,算是打了招呼,随后又是一脸严肃。
我微微一笑,说:“我叫朱初一,布达拉派的。”
我介绍自己,按道理他也应该介绍一下自己。但少年面无表情,一句话没说。我皱了一下眉头,心想这个少年真是没有礼貌。
黄衣少年看了一眼田采青。
田采青轻轻点头致意,说:“在下田采青,姑苏人。”
黄衣少年本来面无表情,突然眼睛睁大了一点,随即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一时大家都没有话说,场面有些尴尬。
这时藏族少年过来,问:“三位客官,要点什么酒菜吗?”
我注意到他用了“点”这个字,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