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零:名单 (第2/3页)
龄这个决定的看法。
论关系,侯君集与房玄龄顶多只能算是同僚,比点头之交稍稍深一些而已,根本犯不着为了侯君集的事情来自毁前程。
可随着房玄龄这个内阁首臣在民间的威望越来越高,有些问题也就顺其而然的到了他必须要考虑的时候了。
站在房玄龄的角度去看,这么做并没有问题,自己损失掉了一些权力,甚至有可能丢掉内阁首臣的位置,可同样的,自己也如同程知节那样安全的很,而且,手中的权力也比程知节大的多,一些尚未完成的想法,依旧可以继续去完成。
而不用像程知节那样当个活死人,虽然潇洒了,可时间久了,难免有人会有什么想法。
当然,站在皇帝这个位置去考虑。
房玄龄的这种做法却正符合自己的利益,一个皇帝,需要的是一群能臣,而不是一个千古一相,因为这样威胁实在太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个拥有自知之明,懂得将自己的把柄交给皇帝的人,无疑是最聪明的人,也是能善始善终的人。
原本李元吉还只觉得这大唐只有一个程知节,可没想到,现在又多了个房玄龄。
虽然一时的冲动撤了房玄龄吏部尚书的职位,可是李元吉却没有感到一丝的后悔,甚至对于房玄龄更欣赏了一些。
“陛下,刑部尚书张行成求见!”门外的内侍前来汇报,打断了李元吉的思绪。
“宣!”李元吉点了点头。
很快,一身官服的张行成,手持几个本子来到了大殿,照例进行了一番朝拜之后,这才说起了此次求见的目的。
“陛下,这是最近一批的死囚名录,请陛下过目。”张行成将手中的几个本子高高举起。
宋忠很有眼色的走下去,将几个本子给接了上来,然后放在案台的一侧,取出最上面的一本,平铺在李元吉的面前。
死囚名册,其实跟史书没什么区别,第一页依旧是名录,跟其他名录差不太多。
先是标明了时间和阶段,一共分为一二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几个,或几十个不等的人名,后面标注着具体的页数。
虽然推翻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时期的一些好的政策,李元吉在上台以后也是继续延续了下来。
虽然有些还没有正式的面世,李元吉也还是给提前颁布了出来。
就好比这个死囚的审核。
以往死囚的审核兵部严格,加上皇帝的事情也很多,所以大多数都只是匆匆的看上一眼,然后便写上了一个准字,接下来等着的就是秋后问斩。
在此之前,皇帝不会再去过问任何关于死囚的事情,一是没时间,二是不想问。
而现在却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每一个死囚,都必须要经过这三个阶段。
当然,三个阶段的流程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而目的,则是为了防止错杀。
先是由各衙门进行审讯处置,然后呈交刑部审核,刑部审核通过之后,则会正式的进入第一阶段,呈报给皇上。
如果皇上觉得这个人不该杀,那就会将案件打回,由当事衙门重新审讯,而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