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愤怒 (第2/3页)
陛下应不为之。现在的各项制度都很好,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学生可以专心学习,官员可以安心的去主政,商人则可以专一经营,大唐的形势是蒸蒸日上的,每一日都有不同的景色,而陛下最应当做的,便是不做,然后让时间去验证这些制度的可靠性,而一旦发现了不妥之处,或是废弃重提,或是进行微调,此一可安抚天下,二可令天下心归朝廷,三可令陛下保持现状,或拥有更高的声望。”魏徵直接说道,显然在来之前便已经想好了对策。
不做,就不会出错。
如果是在乱世,是在民间生灵涂炭的时代,这种行为是万万要不得的。
可现在的大唐已经稳定了下来,并且各行各业也都有了起色,那些内阁大臣们甚至私下里聚会商讨了一下,根据现在的情况以及对未来的预判,最终给了个极为保守的数据。
所有人一致认为,若是大唐能按照现在的形势走下去,最多二十年便可令大唐的国力恢复到前隋鼎盛时期。
而最为激进的是马周,他认为十年的时间就足够了。
但更多的大臣还是觉得十五至二十年更靠谱一些,当然,这只是对未来预判的分歧,并不是什么大事。
可不管怎么说,这也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内阁成员们,大多数都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大唐盛世的到来。
而盛世,什么是盛世?
说一千到一万,就是两个字,稳定!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朝野上下一片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之中,李元吉却独自做出了这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虽然大家嘴上都没有说,可心里却都认为这是破坏稳定的一个决定,是拖延大唐进入盛世时间的一个决定。
历史上唐朝用了多久才恢复到隋朝鼎盛时期的水平?
答案是一百多年!
历史上唐朝用了多久的时间才超越了隋朝盛世的水平?
答案是一辈子也没有做到!
这些大臣们并不知道这些,可是李元吉却知道,甚至可以说,这是现代制度的一种上限。
而历史上的唐朝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去改变的话,一辈子也不可能做到新的高度,顶多只能保持持平的状态。
魏徵的劝谏可以看做是他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看作是大多数官员的意见。
李元吉心中微微的有些失望,可又无法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那种高瞻远瞩的目光的,如果自己不是穿越者的话,自己或许还不如他们。
能将一个满是痤疮的王朝,用一百多年的时间恢复到前隋鼎盛时期的水平,这已经证明了他们是有能力的。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李元吉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这句话的意境,自己的思想领先了这些人上千年的时间,虽然双方都在尽可能的去磨合,可始终存在着那么一些隔阂。
犹如是一道鸿沟,无数道代沟一样。
李元吉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自己指引的方向,都是朝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