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结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结局 (第3/3页)

她,有一个故人回帝都了。

    我带着她到他的墓前,她笑着说:“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挺好。”

    我恍惚想起崇光五年,七月里的那一夜,我跟着凤君出宫,又一次到了白衣巷。苏昀抱着她自后门出来,与凤君对视一眼,便低下头去,在她额上印下浅浅一吻,像是怕惊醒了她。

    “我给不了她想要的,所以,拜托你了……”他把一生最爱的女人,交到另一个男人怀里。

    这些年,他游历四方,朝中也能听到他的事迹。我对他的事情了解最多,凤君有时便会问我,苏昀近来如何。

    我告诉凤君:“苏大人与一名女子生下一女,只是那女子难产而死了。”虽然他早已辞官,我仍是习惯称呼他一声苏大人。

    她微怔了一下,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没有大夫吗?”

    我说:“陛下,这是命,救不来的。”

    我没有告诉她我知道的全部真相,直到后来她亲自问了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

    那个女孩说:“父亲叫我念念,念念不忘的念念。”

    到那时,才见她又落了一次泪。回宫的路上,她忽地说:“我仍是欠了他……”

    我不知道,如果那年他进了京,她欠他的,是否会还,或许会,或许不会,毕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了。陛下对凤君的感情,也无法轻易忘却了。

    这些年,一个知道对方病入膏肓,却装作不知道。另一个知道对方是假装不知,自己也故意装糊涂。两个装糊涂的人只争着朝夕的恩爱欢愉,她只在他面前,才如少女时一般笑容明媚。他去药庐治病的时候,她便远远站在遥望。

    凤君四十大寿的时候,太子提议要庆祝,她忽地大怒,把太子骂了出去,太子委屈得很,找我倾诉,让我帮着劝一下,因为陛下对我素来信任。

    我却不能告诉太子原因,只能站在宣室殿外,听着里间隐隐约约传来的啜泣声。凤君站在回廊那边,朝我无奈笑了笑,挥手让我退下。

    凤君说:“我知道,她只是害怕。”

    每一天都像偷来的,她怕这样声张,会让天上神佛发现,把他带走。

    她开始迷信鬼神,求长生术,世人赞她节俭,她却一掷万金去求长生。

    “说不定真有鬼神呢。”她说,“他们一定是听到我的乞求了。”

    直到凤君过世后,她终于放弃了,把那些僧僧道道赶离了皇宫,一个人住在崇德宫,也不要其他人伺候,只留下我和另外两个洒扫的宫女。

    她说失明之后,能听到很多声音,崇德宫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能听到他往日唤她时的声音。低沉的,含笑的,无奈的,宠溺的……

    半夜里她偶尔会惊醒过来,摸着床铺喊他的名字。

    “铮,是你回来了吗?你在哪里?”

    然后便是许久的,让人绝望的沉默。

    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她却总以为闭上眼睛,就能梦到他,梦到的,就是真实。

    她开始不上朝了,说契约终止了,他们带走了他,她也不用再当那个皇帝了。

    元徵二年秋天的时候,逍遥王刘绪进宫看了她一回,她微笑着与他交谈,刘绪说:“阿姐,不如随我去闽越走走吧,出去散散心也好。”

    她摇头说:“不了,我在这里挺好的。出去,也看不见。”

    或许是因为精神不好,身体也虚弱了许多,虽然有用药,但也不见好。

    乍听说下雪了,她才起了点兴致,出去外面坐坐看看,我在一边催着她喝药茶,她小口小口地抿着,忽然说道:“小路子,端些果点来,我口中苦得很。”

    听到她这么说,我着实高兴了一下,急忙让人去准备八盘她喜欢的果点来,结果一回头不见了她,吓得我魂飞魄散。

    外面正飘着大雪,我提了伞跑出去,她果然没有走远,在园中迎着风雪,一步一步走着。

    我忙上前去,撑开伞帮她挡住了风雪。

    她睫毛微颤,试探着喊了一声:“铮?”

    “陛下,外面风雪大,回去吧。”

    “哦……”她垂下眼睑,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我真想他啊……每一天,都很难熬。”

    “陛下要保重身体,否则凤君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

    “我就不想让他安心。”她说,“他若安心走了,我一个人多寂寞。他要我念着他,他也不能喝下孟婆汤忘了我。”

    她颤了一下,转过头来,用没有焦距的漆黑双目望着我。“小路子,你说他会忘了我吗?”

    我只有哽咽着说:“他舍不得的。”

    那天夜里,我在寝宫外伺候着,半夜里又听到她的梦呓。

    “铮……你回来了……好,我帮你暖被窝,明天不上朝了……悦儿有夫婿会照顾她,熙儿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你比他们更需要我……我很想你……”

    不知道真实的是她的梦境,还是她的幻想。

    似乎在崇德宫的夜里,他从未离开过。

    第二天,雪止天晴,我进里间唤她起身,才看到她脸上带着微笑,已然去了。

    她去后,依着她的心愿,一切从简,将她与凤君合葬于皇陵。

    那个冬天之后的春天显得特别温暖,皇陵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我收拾了几件衣服,住在皇陵边上的草庐里,一个人守着日出日落。

    元徵皇帝来看过我一次,让我回宫里,赡养终老。

    我低着头扫着落花,说:“她习惯了小路子服侍她。”

    我八九岁的年纪跟在她身边,帮着她爬过国师府的墙,跪过刘陈皇家的祠堂,总是她犯错,我受罚。她指着我的鼻子骂:“狗奴才,贱骨头,就那么喜欢受罚吗?又没人看着,你不会偷懒吗?我?我又不是人……”

    我大概也习惯了跟在她身后,如今唯一能为她做的事,就是留守皇陵,为她洒扫轮回的路,希望她能早日与凤君相遇,完成她的誓言。

    全心全意,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则同襟,死则同穴。

    后记:

    这就是我的HE……

    你爱,或者不爱,他就在那里。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个人先离开,这是事实,只不过说破了比较残酷而已。

    裴铮先走一步,对他来说,也说不清是好是坏,毕竟留下的人会更痛苦,他可能舍不得她难过,但这样一来,两个人所受过的痛,算是扯平了。她欠了他们那么多,让她成为最后留下来的人,也成全了她的名字——相思。

    苏昀没有回到帝都,让一切的可能也都只停留在可能而已,成了永远的悬念。

    全心全意,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算是做到了。相守了一辈子,有儿有女,算是HE了。

    虽是忍着疼痛活下来,但让他们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相守,也不算短了。

    最后那个番外只不过是一些细节的放大化,整体上来说,结局就是那段历史。

    一切深爱都将成为历史,可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

    他离开的时候有她在身边,她离开的时候在有他的梦里,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关于甜蜜的番外什么的……

    感觉好像没什么必要了。

    他们的一生已经结束了,再回首写甜蜜只会更虐心。

    在写《老爷有喜》的时候就想写一个这样的结局(番外不是结局!)……这回终于圆满了。

    关于小路子是隐藏男主什么的……一个从小就被阉了的人应该是没什么男女之情的,对相思,更多的是主仆、朋友、亲人之间的感觉。

    番外《念念不忘》

    听人说,苏家祖上是当大官的,但我记事起,父亲便已辞官了,直到他老去,也不再任过一官半职。他游历四方,开坛授业,来听他讲课的人总是很多。

    父亲是个很温柔的人,对谁都是和和气气的模样,来听课的人里甚至有贩夫走卒,父亲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曾瞧不起过什么人,别人不懂的问题一问再问,他也一答再答,不见有过一丝不耐烦。

    我跟着父亲从北方走到南方,凉国的千里冰封,闽越的春、光烂漫,不只是陈国,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神州。

    父亲受人敬仰,百姓称他为当世第一鸿儒,也不乏女子投怀送抱,但他总以悼念亡妻为名,不近女色,深情若此,只为他博得更多美名和女子的青睐,只希望那隽秀温润的男子,能把所有的深情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记忆是从四五岁时候开始,父亲说,母亲得了重病,去了很远的地方治病。小时候我不明白,长大了才知道,母亲是很早就过世了。我不知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一定是个美好的女子,才能让父亲念了一辈子,终不再娶。

    有时候看着父亲孤零零一人,我心里也很是难受,媒婆吃了几次闭门羹,我也忍不住开口问他:“父亲,你真的忘不了母亲吗?”

    他揉揉我的脑袋,笑着说:“小孩子,问这种问题做什么?”

    “为什么不试一下呢?”我说,“我是说,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和其他的女子相处,母亲再好,也已经不在了,或许有了其他人的陪伴,父亲就会忘了母亲了。”

    “真是个傻孩子。”父亲无奈叹了口气,眼里含着笑意,“真正的忘记,本不需要刻意的努力。每一次努力,都不过是加深了记忆。其实我仍记得她,却早已忘了那种感觉,无论是对她,还是对其他人。”

    “不明白……”他说的话,比孔夫子说的还难以理解。

    “经历过了,也就明白了。”他含笑望着我,说,“姑娘长大了,动了春心了吗?”

    我一阵窘迫,忙说:“才不是!”

    那时,我刚认识了一位画师,他性子和父亲有些像,只是比父亲还要沉默寡言,但他的画笔告诉我,他的内心是一幅炫丽的画。

    我十八了,父亲也已过了不惑之年。

    崇光二十六年的时候,我在闽越和那画师成了亲,父亲那天很高兴,多喝了两杯酒,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穿上红衣,他走遍天涯,两鬓已有了风霜,如青松傲雪,卓然却又隽永。

    父亲送了我们四个字——百年好合。

    收笔之时,眼底闪过一丝怅然与悲伤,转瞬即逝。

    我想,他一定是想起了母亲。

    又过三年,我的第一个孩子两岁时,父亲突然说要回帝都,我们走遍了神州每一个角落,却还从未到过帝都。我仍记得那一年雪下得极大,水路不行,大雪又封了山,我们滞留在半途,天寒地冻,父亲终于病倒了。

    漫天漫地的素白中,只见青松一抹苍色的绿。

    那一日父亲的精神好了许多,推开窗户凝视着那一抹绿,我想关上窗,却被他制止住了。

    “父亲,您还病着,外面冷。”

    他说:“雪就要化了。”

    我叹了口气说:“是啊,雪化的时候才冷呢!”

    “雪化了,春天才会到来。”

    我说:“是啊,春天到的时候我们就到帝都了。”

    他微笑着点点头说:“帝都的春天很美,桃花,杏花都开了,春城无处不飞花……”

    我由着他了,说:“是啊,到时候我们去看看苏家老宅。”

    他望着那抹翠色,说:“我答应过她回去。”

    我不知道他口中的“她”是谁。

    他说:“不知道还回不回得去。”

    那天夜里,我唤父亲吃饭的时候,他伏在桌上,手中握着画笔,已然停止了呼吸。

    白色纸上,咳出了几点殷红的血,他几笔勾勒,仿佛春日原野上,开得最娇艳的那朵桃花。

    我们终究是回到了帝都,带着父亲的骨灰盒。

    苏家老宅已经换了人住,我们在城里的客栈住下,有一天,一个自称姓路的中年人要见我们。

    他是公公,我们一眼便看出来了。

    他说有东西要交给我们。

    城郊有一栋别院,是父亲生前留下的,几十年不曾回来,但有人定期来打扫,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父亲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父亲的童年和少年。

    我们把父亲葬在离别院不远的地方,春天的时候,有漫山漫野的桃花杏花。

    那天下午,路公公带来一个人,她穿着斗篷,挡住了脸,在父亲的坟前坐了许久,天快黑的时候,她才离开。离开前,她用哭哑了的声音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说:“父亲叫我念念。”

    我想大概是念念不忘的意思。

    她忽然笑了,说:“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实话。”然后又哭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了。

    后来和夫君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夫君惊喜地发现了一扇前朝名家的屏风,他说叫《岁寒三友》,只是可惜,莫名多了一枝桃花。

    夫君抚着那朵桃花说:“画功是极好的,只是难免不协调,哪有开得这么早的桃花。”

    我却觉得极好。“父亲说过,苍松经岁寒,只为见桃花。”

    夫君点点头道:“画得真好……这定是岳父为心爱之人所画。”

    我蓦地想起父亲的绝笔。

    我说:“定是为我母亲所画。”

    但是直到我去世之前不久,我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他捡来的弃婴,我没有母亲。

    那他念念不忘的人,又是谁。

    九幽黄泉,那一边可有桃花灿烂……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