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布局奥匈 6 (第2/3页)
何况孙毓文,皇上明鉴,孙毓文是踢不出去军机处的,”皇后冷静理智的分析道,“只能是把他从吏部这里挪出去。”
“继任者,你觉得谁好?”皇帝急切的说道,“朕倒是觉得翁师傅不错!”
皇帝属意王恺运担任户部尚书,又希望翁同龢去吏部当差,还有一个李鸿藻在军机处占着位置,这样的话,互为犄角,且户部和吏部都是极好的部院,若是能够占据两席,皇帝议事的底气就足了。皇后点点头,“皇上是天子,想用谁,不想用谁,都是您说了算,翁师傅是合适的人选,接下去就要京察了,若是吏部尚书的作用发挥好了,大家伙自然知道怎么当差办事了。”
皇帝点点头,皇后继续说道,“只是这事儿,怕还要礼亲王同意,皇上是知道的,如今的法子,都是让军机处选出几个人来,
然后请皇上朱笔圈定,军机处若是不把皇上想用的人圈出来,皇上贸然开口,只怕又要被说坏了法度。”
“皇后说的不错。”
“李师傅在军机处要说上话,这就请皇上去吩咐李师傅,”皇后微微一笑,“臣妾去找礼亲王,他兼任内务府大臣,臣妾找他没人会说什么。只要把皇上的意思这么一说,礼亲王是最滑头不过,虽然不会很快速的执行皇上的旨意,但是他也不敢得罪了皇上,必然是会两不得罪的。”
“如此辛苦皇后了,”光绪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赞扬的说道,“皇后真是朕的贤内助。”
“皇上谬奖了,”皇后摇摇头,“说不上什么辛苦,只是皇上还要知道,孙毓文为何如此放肆,背后是站了人的,皇上如今不宜和他撕破脸,还是要缓缓图之,慢慢的减其羽翼才是最好。”
皇帝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慢慢隐去,“之前有些人说想要复兴周礼,朕是不赞同的,皇后饱读诗书,知道礼仪之事,从未有亘古不变之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